[实用新型]自养脱氮生物载体有效
| 申请号: | 201821557620.5 | 申请日: | 2018-09-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9804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4 |
| 发明(设计)人: | 程浩毅;王爱杰;王树森;朱婷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 主分类号: | C02F3/00 | 分类号: | C02F3/00;C02F3/34 |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喻颖 |
| 地址: | 100085***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硫磺 石灰石 脱氮生物载体 生物载体 自养 自养反硝化微生物 本实用新型 反硝化脱氮 反硝化作用 石灰石颗粒 物料均一性 一体化复合 湿法造粒 碳酸氢盐 物理方式 质量比 二氧化碳 基底 填充 融合 融入 补充 | ||
一种自养脱氮生物载体,该生物载体由硫磺和石灰石(CaCO3)构成,其基底为硫磺,表面及内部融入了石灰石颗粒,硫磺和石灰石的质量比为1∶9~9∶1。本实用新型将硫磺和石灰石以物理方式通过湿法造粒融合在一起,在不改变其组成的情形下,制成具有新型结构的一体化复合生物载体,该新型结构中的硫磺可以通过反硝化作用进行深度反硝化脱氮,同时结构中的石灰石可辅助实现pH值的自动调节,生成的碳酸氢盐和二氧化碳又可作为自养反硝化微生物的碳源;当需要补充载体时可方便快捷完成填充,物料均一性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废)水深度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用于污(废)水深度脱氮除磷的自养脱氮生物载体。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河流污染日趋加重,河流对易致富营养化的氮元素的承载力逐渐饱和。为从源头上保护水生态环境,减少人为排入自然水体中氮元素的量,国家及各省市均对污水处理厂提出了更加严格的污水排放要求,特别是北京等城市在COD、总氮等方面的要求更是达到了类IV类水的标准。传统生化二级出水的水质无法满足这一要求,因此对二级出水的深度处理势在必行。
目前水处理领域常用的二级出水深度脱氮除磷的工艺为外加碳源的深床反硝化滤池工艺。该工艺通过在二级出水中投加醋酸钠、甲醇等有机电子供体,来推动深度反硝化的进行,但污水水质波动大,有机电子供体投加系统的控制精度有限,有机物容易过量投加,因此常存在出水COD超标的风险,且运行成本高。因此,可用于深度脱氮的廉价无机电子供体填料的开发对污(废)水深度处理及更高标准的出水水质的达成具有重要意义。
现有技术中公开了一种硫磺颗粒作为填充床的反硝化脱氮工艺,使用该工艺中提到的硫磺颗粒可在不额外投加碳源的基础上实现出水总氮达标。但由于该工艺没有设置pH调节功能,在运行过程中废水pH会显著降低,从而影响微生物活性,进而影响系统的脱氮能力。
现有技术中还公开了一种污水净化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使用了一种硫磺-石灰石混合料用于反硝化脱氮,但随运行时间的增长,硫磺、石灰石会由于消耗速率不同而变得大小不一,经过反冲洗后极容易发生床层的分层,变成硫磺在上层、石灰石在下层的堆叠床层。这时硫磺床层区域内的pH会极低,而石灰石层也失去了调节pH的功能。
由此可见,目前亟需开发一种具备功能组分紧密结合、酸碱平衡自维持、机械强度高等特征的一体化深度脱氮生物载体。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不具体改变物质的化学组成,而是通过物理方法来提供一种自养脱氮生物载体,以期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之一。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养脱氮生物载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自养脱氮生物载体为团状或块状;
所述自养脱氮生物载体由硫磺为主体形成,其表面和/或内部通过物理工艺形成有石灰石组成的岛状结构;
所述岛状结构的体积占整个自养脱氮生物载体体积的5~95%,且所述岛状结构最大方向的尺寸在20μm~4mm之间。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的自养脱氮生物载体相对于现有技术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之一:
(1)是一种高效、稳定、安全,实现深度反硝化脱氮的同时并维持pH值的活性生物载体;
(2)应用本实用新型做填充床的深床、固定床滤池可以实现硝态氮的深度脱除,且不会使出水COD升高;
(3)克服了现有自养反硝化生物载体的不足,能有效解决异养深度脱氮过程中碳源投加过量和自养反硝化脱氮过程中需外加pH调节剂、不能均匀补充填料和硫磺-碳酸钙分层的缺点,实现酸碱平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自养脱氮生物载体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未经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55762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