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源布线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821557344.2 | 申请日: | 2018-09-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9394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04 |
| 发明(设计)人: | 许铁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胜利穆斯林文化园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G3/04 | 分类号: | H02G3/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俞光明 |
| 地址: | 102205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穿线管 本实用新型 布线方式 电源布线 固定组件 间隔开设 出线口 进线口 墙体 电线 脱离 安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源布线装置,其包括至少一根的穿线管、开设在穿线管上的进线口、间隔开设在穿线管上的出线口以及用于将穿线管固定于相对两个墙体上的固定组件。本实用新型将原有地面布线方式改变为空中布线方式,使电线脱离人为和水的影响,用电更为安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路布线,特别涉及一种电源布线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食品的加工主要由人工配合自动或半自动机器完成,一个生产车间内设置有多个工位,每个工位单独配备电源。
生产车间内电线敷设在地面上,而车间内地面上经常有水,同时车间内人的活动较为频繁,电线长时间受到水泡、脚踩,存在不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源布线装置,它通过改变电线的布线方式,使得用电更为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电源布线装置,包括至少一根的穿线管、开设在穿线管上的进线口、间隔开设在穿线管上的出线口以及用于将穿线管固定于相对两个墙体上的固定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走线时,总电源线从进线口处穿入,分支电源线依次从出线口处穿出,设置后将原有地面布线方式改变为空中布线方式,使电线脱离人为和水的影响,用电更为安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穿线管共有多根,穿线管之间通过三通管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生产车间的长宽一般大于六米,因为当前市场上流通的塑料管、金属管的长度均在六米左右,所以现有的管材长度不太适合生产车间的使用条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选用多个任意长度的穿线管,穿线管之间采用三通管连接,三通管的横向开口作为出线口。
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拼装更为随意;同时出线口由三通管形成,无需在穿线管上开设出线口,不影响穿线管的强度,穿线管也不易发生向下的变形。穿线管距离较长时,中部可以用钢丝吊起。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组件包括用于固定至墙体上的固定板和插管,所述插管垂直固定于固定板板面上且插管的直径小于穿线管的直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先将两侧插管插入穿线管中,然后将两侧的固定板固定到墙体上,可实现穿线管的固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组件还包括螺纹连接穿线管且端部抵接插管的顶丝。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际安装中,墙体的平整度会影响穿线管的安装,为此一般穿线管做的较短。这样使得穿线管在极限位置处受到压力变形后有从某一侧插管上脱离的可能性,为了避免这个问题,在固定组件中设置顶丝,顶丝穿过穿线管的侧壁抵接在插管上,避免了穿线管非人为状态下沿插管的滑移,进而避免了穿线管滑移至极限位置而掉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电源布线装置还包括用于限制三通管中分支电源线移动的限位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源布线装置的使用过程中,有时工作人员会拖拽分支电源线,施力较大或拖拽较为频繁时,分支电源线会从总电源线上脱离,后续要重新维修接线。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三通管的横向开口侧壁上设置限位组件,限位组件穿过横向开口的侧壁能挤压在分支电源线,避免的分支电源线的向下移动。安装时可以穿线管中预留一小段的分支电源线,然后再用限位组件压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组件包括穿透三通管横向开口侧壁的顶杆、以封闭端套设于顶杆上且开口端固定于三通管横向开口侧壁上的扣盖、固定于顶杆上且滑移连接于扣盖内的挡板以及套设于顶杆上且向接近三通管方向挤压挡板的弹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弹簧挤压挡板推动顶杆,顶杆将分支电源线挤压在三通管管壁上,将分支电源线固定。需要调整分支电源线时,可以用手拉拔顶杆,压缩弹簧使顶杆端部远离分支电源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胜利穆斯林文化园有限公司,未经北京胜利穆斯林文化园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55734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