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有机废气浓缩燃烧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1556139.4 | 申请日: | 2018-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89833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4 |
发明(设计)人: | 吕晓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宁骏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G7/06 | 分类号: | F23G7/06;B01D53/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21 浙江省杭州市江干***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轮机构 燃烧炉 浓缩 进气口 废气风机 燃烧系统 有机废气 脱附口 烟囱 有机废气处理 本实用新型 燃烧效率 进气管 连通管 排气管 排出 废气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有机废气浓缩燃烧系统,涉及有机废气处理技术领域,本方案包括废气风机、第一转轮机构、第二转轮机构、燃烧炉、烟囱,废气风机与第一转轮机构的进气口之间连接有进气管,第一转轮机构的脱附口与第二转轮机构的进气口之间连接有连通管,第二转轮机构的脱附口与燃烧炉之间连接有排气管,且燃烧炉与烟囱相连。通过设置第二转轮机构,以将第一转轮机构内排出的浓缩废气导入第二转轮机构内,进行进一步浓缩,提高燃烧炉的燃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有机废气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有机废气浓缩燃烧系统。
背景技术
工业固定源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所涉及的行业众多,具有排放强度大、浓度高、污染物种类多、持续排放时间长等特点,对局部空气质量的影响显著,是雾霾天气的主要成因之一。其中大多数的喷涂工艺和印刷工艺产生的废气具有高通量、低浓度的特点,针对低浓度、高通量的处理,应用最广泛的技术是有机废气的吸附浓缩后,再用于催化燃烧。
其中,现有的废气吸附浓缩催化燃烧系统,主要包括废气风机、沸石分子筛机构(转轮机构)、蓄热氧化炉和烟囱,沸石分子筛机构包括壳体、转动连接在壳体内的沸石分子筛转轮,沿沸石分子筛转轮转动方向,壳体将沸石分子筛转轮依次划分成浓缩区、脱附区、冷却区。机壳上设有进气口、排气口、脱附口。
则待浓缩废气通过进气口进至壳体内,并经过浓缩区,则有机物质吸附在浓缩区内,干净的废气从浓缩区的背侧排出,然后从排气口排出壳体;而有机物质随着沸石分子筛转轮被带至脱附区,有机物质在脱附区被热风吹出脱附口,至蓄热氧化炉内,并进行燃烧,成水和二氧化碳,最终排至烟囱中;而沸石分子筛转轮继续转动,至冷却区时,待浓缩废气分出部分支流对冷却区正面进行吹扫、冷却,从冷却区背侧吹出的气流通过连接管导向至脱附区背侧,以将脱附区内的有机物质吹出至脱附口;其中连接管上安装有用于对气体进行加热的加热箱。
但是在上述整个过程中,由于室内的有机物产出量往往时常在波动,则可能存在浓缩后的气体中有机物含量仍较少的情况,该情况下,浓缩后的气体在蓄热氧化炉内的燃烧效率不高,导致了热量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机废气浓缩燃烧系统,通过设置第二转轮机构,以将第一转轮机构内排出的浓缩废气导入第二转轮机构内,进行进一步浓缩,提高燃烧炉的燃烧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有机废气浓缩燃烧系统,包括废气风机、第一转轮机构、第二转轮机构、燃烧炉、烟囱,废气风机与第一转轮机构的进气口之间连接有进气管,第一转轮机构的脱附口与第二转轮机构的进气口之间连接有连通管,第二转轮机构的脱附口与燃烧炉之间连接有排气管,且燃烧炉与烟囱相连。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经第一转轮机构浓缩后的废气中有机物气体浓度可能仍较低,为了提高燃烧炉的燃烧效率,可根据上述方案所述,设置了第二转轮机构,以将第一转轮机构内排出的浓缩废气导入第二转轮机构内,进行进一步浓缩,从而提高燃烧炉的燃烧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通管上连出有外接管且外接管另一端连接至燃烧炉,连通管和外接管上分别安装有主电磁阀和副电磁阀,副电磁阀位于连通管与外接管的连接点和第二转轮机构之间;连通管上设有用于检测连通管内挥发性有机质气体浓度从而启闭主电磁阀和副电磁阀的导流电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有导流电路,可根据连通管内的有机物气体浓度,控制连通管内的气体直接排至燃烧炉内,或排至第二转轮机构内。在连通管内的挥发性机质气体浓度较高时,主电磁阀打开,副电磁阀关闭,连通管内的气体导入外接管中,并导至燃烧炉内。当连通管内的挥发性有机质浓度较低时,主电磁阀关闭,副电磁阀打开,连通管内的气体导入第二转轮机构的进气口内,经由第二转轮机构的浓缩后,通过排气管排至燃烧炉中。
从而因时制宜的控制气体流动路径,节省能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宁骏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宁骏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55613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三室RTO废气处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蓄热式热力焚化炉用气体分布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