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有浮性网桶的虾蟹捕捞地笼有效
申请号: | 201821553628.4 | 申请日: | 2018-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90177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5 |
发明(设计)人: | 杨成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成胜 |
主分类号: | A01K69/08 | 分类号: | A01K69/08;A01K75/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76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地笼 虾蟹 网桶 浮性 捕捞 网袋 尾端 本实用新型 倒刺 诱捕 活动开口 生活区域 笼梢口 上端 捕虾 侧壁 攀爬 梢口 成活率 体内 穿过 水面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有浮性网桶的虾蟹捕捞地笼,其特征是,带有浮性网桶的虾蟹捕捞地笼由浮性网桶和地笼本体组成,使用本实用新型带有浮性网桶的虾蟹捕捞地笼,在虾蟹捕捞时,只需把地笼本体设置于虾蟹生活区域,地笼本体诱捕的虾蟹沿地笼倒刺须进入地笼尾端网袋,顺地笼尾端网袋攀爬,穿过网桶侧壁活动开口,从笼梢口进入浮性网桶内,浮性网桶的上端浮出水面,虾蟹可以在水体内或水面上活动,避免虾蟹憋闷于地笼尾端网袋内,提高起捕虾蟹的成活率;需要收取虾蟹时,只需取出笼梢口,换上另一只浮性网桶即可,使用方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产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带有浮性网桶的虾蟹捕捞地笼。
背景技术
小龙虾、河蟹等是美味的水产品,虾蟹捕捞的方式一般是采用地笼起捕,在捕捞时一般是在地笼尾端插一支竹竿,把地笼尾端网袋缚系于竹竿即可,并且在起捕时间的掌握上,一般是前一天晚上把地笼设置在虾蟹生活的水域内,次日早上才去收取虾蟹,由于地笼长时间淹没水体内,地笼内诱集较多的虾蟹时,由于地笼的尾端网袋空间狭小,虾蟹在地笼网袋局部水体内憋闷、缺氧,不及时收取虾蟹往往造成虾蟹死亡,影响虾蟹的捕捞效果;如果随时收取地笼虾蟹,则存在以下弊端:虾蟹捕捞大多在夜间进行,随时收取虾蟹不仅增加劳动量,还影响人们的休息,不方便随时去收取地笼内的虾蟹;虾蟹不喜欢在高密度条件下集聚,密度较高水体缺氧时喜出水呼吸,长期憋闷水体死亡率高,需要方便地到空气中透气,而缚系地笼尾端网袋的方式则限制了虾蟹的自主上下移动,给起捕虾蟹造成不便。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带有浮性网桶的虾蟹捕捞地笼。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有浮性网桶的虾蟹捕捞地笼,其特征是,带有浮性网桶的虾蟹捕捞地笼由浮性网桶和地笼本体组成,所述浮性网桶为圆柱形,采用框架和聚乙烯网片制作,浮性网桶中部的侧壁设置网桶侧壁活动开口,网桶活动开口的上侧设置浮圈,浮圈采用塑料泡沫浮制作,保持浮性网桶的上端浮于水面上;所述地笼本体设置虾蟹生活区域的底质上,地笼诱集开口平行于底质,地笼本体内侧的地笼倒刺须朝向地笼本体尾端的地笼尾端网袋方向,便于诱捕的虾蟹沿地笼本体的地笼倒刺须向地笼尾端网袋处移动;所述地笼本体尾端的地笼尾端网袋立起,地笼本体的地笼尾端网袋设置若干地笼定型龙骨,便于地笼尾端网袋的撑开,方便进入地笼本体的虾蟹沿地笼尾端网袋向上攀爬,所述地笼本体尾端的地笼定型龙骨置于网桶侧壁活动开口处,所述地笼本体的地笼尾端网袋的末端为笼梢口,所述笼梢口穿过网桶侧壁活动开口置于浮性网桶内侧。
有益效果:使用本实用新型带有浮性网桶的虾蟹捕捞地笼,在虾蟹捕捞时,只需把地笼本体设置于虾蟹生活区域,地笼本体诱捕的虾蟹沿地笼倒刺须进入地笼尾端网袋,顺地笼尾端网袋攀爬,穿过网桶侧壁活动开口,从笼梢口进入浮性网桶内,浮性网桶的上端浮出水面,虾蟹可以在水体内或水面上活动,避免虾蟹憋闷于地笼尾端网袋内,提高起捕虾蟹的成活率;需要收取虾蟹时,只需取出笼梢口,换上另一只浮性网桶即可,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图。
图中:1浮性网桶,2浮圈,3笼梢口,4网桶侧壁活动开口,5地笼定型龙骨,6地笼尾端网袋,7地笼倒刺须,8地笼本体,9地笼诱集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成胜,未经杨成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55362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鱼塘养殖用捕鱼装置
- 下一篇:水下诱捕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