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光路汇聚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1551252.3 | 申请日: | 2018-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336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07 |
发明(设计)人: | 高观光;刘路;李亚伟;陈黎卿;孙燕;廖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5/06 | 分类号: | G01N15/06;G01N21/01;G01N21/31 |
代理公司: | 安徽知问律师事务所 34134 | 代理人: | 王亚军;闫飞 |
地址: | 230036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准直镜 光源 发光元件 汇聚透镜 光路 汇聚 本实用新型 发光管 支持筒 光强 体内 上下方向设置 从上到下 光照方向 首尾相连 同一轴线 同轴光束 下部筒体 烟度检测 依次设置 中部筒体 分光镜 | ||
1.一种光路汇聚结构,包括光源部分(100);所述光源部分(100)包括发光元件(110),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部分(100)还包括一次准直镜(120)、汇聚透镜(130)和二次准直镜(140),所述发光元件(110)、一次准直镜(120)、汇聚透镜(130)和二次准直镜(140)在所述发光元件(110)光照方向上依次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路汇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部分(100)还包括从上到下依次首尾相连的光源支持筒(150)、中部筒体(160)和下部筒体(170);所述发光元件(110)和一次准直镜(120)上下方向设置于光源支持筒(150)内,所述汇聚透镜(130)设置于中部筒体(160)内,所述二次准直镜(140)设置于下部筒体(170)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光路汇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支持筒(150)内上下安装光源座板(111)和一次透镜座板(121);所述发光元件(110)阵列安装在光源座板(111),其照射方向对着一次透镜座板(121)侧;所述一次准直镜(120)安装在一次透镜座板(121),每个发光元件(110)对准一个一次准直镜(12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光路汇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元件(110)呈蜂窝状分层排列,满足T=1+(n-1)*6,其中:T为发光元件(110)数量,n为发光元件(110)排布的层数。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光路汇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座板(111)套在光源压环(151)内,一次透镜座板(121)套在准直镜压环(152)内;所述光源支持筒(150)内的中部具有向内突出的台阶,光源压环(151)和准直镜压环(152)上下支撑安装在此台阶的台阶面上,两者之间垫有隔离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光路汇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支持筒(150)上端为旋合有旋盖(190);所述旋盖(190)下端旋入光源支持筒(150)中,并可压在光源压环(151)的上端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2-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光路汇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支持筒(150)的下端和中部筒体(160)的上端套接连接;所述光源支持筒(150)下端的内侧沿圆周方向设置有多个弹性卡扣(154),所述中部筒体(160)上端的内侧设有卡接凸环(162),弹性卡扣(154)可卡在卡接凸环(162)上;至少一个所述的弹性卡扣(154)上设置有伸出光源支持筒(150)外的拨片(156)。
8.根据权利要求2-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光路汇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筒体(160)内安装透镜夹持器(131);所述汇聚透镜(130)外周套在弹性压圈(134)中,并支撑于所述透镜夹持器(131)内侧的支撑凸台(1312)上;旋接在所述透镜夹持器(131)上端的压紧旋套(132)通过挤压所述弹性压圈(134)夹紧汇聚透镜(13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光路汇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筒体(160)外侧螺纹旋接有微调旋钮(133),微调旋钮(133)的内侧面上设有微调环槽(1331);所述透镜夹持器(131)外周面上的支脚(1313)穿过所述中部筒体(160)上开设的支脚过孔(164)后支撑在所述微调旋钮(133)的微调环槽(1331)内。
10.根据权利要求2-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光路汇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筒体(170)内具有嵌装环槽(178),其内安装二次透镜座板(141),二次准直镜(140)安装在二次透镜座板(141)的中心处;所述中部筒体(160)与下部筒体(170)通过套在外侧的连接环套(171)连接;所述中部筒体(160)的下端外侧面上圆周方向开设卡槽(165),下部筒体(170)上端的外周面开设定位环槽(175);对应所述连接环套(171)的内侧靠下端设有可卡入定位环槽(175)的定位凸环(173),对应连接环套(171)的内侧靠上端具有可卡入卡槽(165)的卡块(17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农业大学,未经安徽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551252.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