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内瘘护理套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544714.9 | 申请日: | 2018-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542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26 |
发明(设计)人: | 李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南朗腾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13/10 | 分类号: | A61F13/10;A61M1/16;A61N5/06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陈欢 |
地址: | 570100 海南省海口*** | 国省代码: | 海南;4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护理 远红外发热膜 石墨烯 套装置 连接线 本实用新型 固定带 透气网 连接电源 远红外线 发热 携带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携式内瘘护理套装置,包括护理贴、固定带和连接线,所述固定带用于将所述护理贴固定在内瘘表面,所述护理贴靠近内瘘一侧设有透气网,所述透气网和护理贴之间设有石墨烯远红外发热膜,所述石墨烯远红外发热膜用于发热和发出远红外线,所述石墨烯远红外发热膜通过连接线连接电源。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内瘘护理套装置,方便携带,促进内瘘形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内瘘护理套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便携式内瘘护理套装置。
背景技术
动静脉内瘘是外科手术之一,主要用于血液透析治疗。动静脉内瘘术是一种血管吻合的小手术,将前臂靠近手腕部位的动脉和邻近的静脉作一缝合,使吻合后的静脉中流动着动脉血,形成一个动静脉内瘘。动静脉内瘘的血管能为血液透析治疗提供充足的血液,为透析治疗的充分性提供保障。内瘘成熟一般需3周~4周,术后3个月尚未成熟,则认为内瘘手术失败,需考虑制作新的内瘘。制作新的内瘘给患者带来经济负担,还带来身体上的痛苦。
因此在内瘘成熟时期,医院常用红外线治疗器械进行护理,利用红外线的热作用,使皮肤组织血管扩张充血,血流加快,加强组织的营养和代谢,加强组织的再生,促进局部渗出物的吸收和消散,同时起到保温作用。红外线治疗仪是周边动脉疾病及慢性伤口的最佳辅助治疗器械,但是,常规的红外线治疗器械存在体积笨重,不方便携带,耗电量大等缺点。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内瘘护理套装置,方便携带,促进内瘘形成。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便携式内瘘护理套装置,包括护理贴、固定带和连接线,所述固定带用于将所述护理贴固定在内瘘表面,所述护理贴靠近内瘘一侧设有透气网,所述透气网和护理贴之间设有石墨烯远红外发热膜,所述石墨烯远红外发热膜用于发热和发出远红外线,所述石墨烯远红外发热膜通过连接线连接电源。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带包括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所述第一固定带设于所述护理贴的上端,所述第二固定带设于所述护理贴的下端,所述第一固定带、护理贴和第二固定带连接呈Z字型。
进一步的,还包括移动电源,所述移动电源设有连接线插口,所述连接线设有用于插入所述连接线插口的插头,所述连接线和移动电源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的,还包括电路板和控制面板,所述操作面板包括时间设定键、功率设定键、以及启动停止键,所述的时间设定键、功率设定键、以及启动停止键分别连接所述电路板,以供控制所述石墨烯远红外发热膜的工作。
进一步的,所述电源为移动电源。
进一步的,所述插口为USB插口,所述插头为USB插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石墨烯远红外发热膜产生热量和发射远红红外,加热能激活生物大分子的活性,促进和改善血液循环、增强新陈代谢;远红外线能够深入人体的皮下组织,所以利用远红外线反应,使皮下深层皮肤温度上升,扩张微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复活酵素,强化血液及细胞组织代谢,对细胞恢复年轻有很大的帮助。
(2)石墨烯远红外发热膜质地柔软,将护理贴固定在内瘘表面使能够发生弯曲变形,内瘘表面受热均匀,人体体验舒适。石墨烯远红外发热膜发出的远红外与内瘘表面接近,使得内瘘处的人体内部温暖,肌肉放松,带动微血管网的氧气及养分交换,并排除积存体内的疲劳物质和乳酸等老化废物,对消除内肿、缓和酸痛之效果卓越。
(3)护理贴靠近内瘘一侧设有透气网,提高透气效果,避免内瘘表面潮湿。加上远红外具有除菌抑菌效果,避免内瘘处发生感染。透气网具有一定的防滑效果,在佩戴时固定带无需过紧的绑,避免内瘘表面被压迫,促进内瘘的形成。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南朗腾医疗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海南朗腾医疗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54471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