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增锚注浆锚杆有效
申请号: | 201821542500.8 | 申请日: | 2018-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583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4 |
发明(设计)人: | 朱庆文;薛天恩;张浩;李昌进;杜贻腾;杨运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D21/00 | 分类号: | E21D21/00;E21D20/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590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锚杆 锚爪 本实用新型 紧固系统 注浆锚杆 注浆系统 钢绞线 锚固力 排气孔 锚注 围岩 注浆 转动 倒刺 钢绞线夹具 托盘 高强弹簧 高强螺母 紧密贴合 围岩变形 应用缺陷 锚杆体 锚固孔 溢浆孔 注浆孔 垫圈 封盖 贴合 粘结 转轴 充盈 凝固 牵引 协同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增锚注浆锚杆,它是由注浆系统、增锚系统和紧固系统构成;其中注浆系统由封盖、排气孔、注浆孔、堵浆塞、溢浆孔组成,各部分协同工作保证浆液充盈粘结紧密;增锚系统由锚固孔、钢绞线、高强弹簧、锚爪、转轴和钢绞线夹具组成,可为锚杆提供初期锚固力,锚爪带有倒刺在钢绞线牵引下转动与围岩紧密贴合,有效防止退锚;紧固系统由锚杆体、止浆垫、托盘、垫圈和高强螺母组成,待浆液凝固后可为注浆锚杆提供预应力,控制围岩变形。本实用新型采用锚爪转动设计,与围岩贴合紧密,提供足够锚固力,防止退锚,设置排气孔保证注浆效果;解决现有注浆锚杆应用缺陷,且具有防止退锚、适应性强、注浆效果良好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公布了一种新型增锚注浆锚杆,特别适用于围岩破碎的矿山、隧道等岩土工程围岩的稳定性控制。
背景技术
近年来锚杆注浆加固技术广泛应用于围岩破碎的矿山、隧道等岩土工程,支护效果良好,经济效益显著。注浆锚杆在实际工程中具有诸多优势:(1)注浆锚杆与围岩由浆液粘结,浆液固化后形成全长粘结锚固体系,整体性能更好;(2)注浆浆液在注浆压力作用下可挤压扩张充填围岩裂隙、节理,防止地下水渗入软化围岩;(3)浆液固化后,提高围岩力学性能,围岩承载力大幅度提高;(4)充分发挥围岩承载能力形成锚注承载结构,改变加固岩体的峰后承载和变形特性。
注浆锚杆在使用过程中也暴露了自身的缺点:(1)注浆锚杆安装过程中,注浆压力较大而锚杆自身锚固力不足时,容易将锚杆从钻孔内压出,造成退锚现象;(2)注浆锚杆在注浆过程中,排气不畅导致浆液无法注满钻孔,锚杆与围岩粘结强度不够,承载力减弱。上述缺点,限制了注浆锚杆在实际工程中的运用,不仅增加了工作量延长工期,还造成支护材料的浪费。
在本实用新型之前,申请号为2009201549148的专利公布了倒枪刺钉中空注浆锚杆,其特征是锚杆底部设置倒枪刺钉和压簧,倒枪刺钉可根据锚杆孔径张合并刺入岩石缝隙中,增加锚固力防止锚杆退锚,但是其压簧强度有限,在孔壁光滑时无法将刺钉压入围岩,在注浆压力较大时仍旧无法解决退锚问题。
申请号为2009200416933的专利公布了一种防退杆自止浆的注浆锚杆,其特征是在锚杆杆体的头部固定有多排倒刺,倒刺能阻止锚杆受注浆压力作用引起的退杆现象。在锚杆外壁设置倒刺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锚固力,但是增加了施工困难,在放入锚杆孔的过程中与围岩相互作用容易损坏倒刺,使其锚固效果下降;此外钻杆在钻孔中有偏移效应,极易导致实际钻孔直径比预定直径大,此时倒刺无法与围岩直接接触,从而无法发挥作用。
申请号为2016200215934的专利公布了一种增阻注浆锚杆,其技术特征是在锚杆中设置两种钢铰链体系,钢铰链体系在拉杆作用力下,上下两个连杆沿滑道移动,使两个连杆扩张开,增强了对围岩的凝结作用,此发明设计比较巧妙,但是翼板面积较大破坏了锚杆整体性,且此发明没有设置注浆排气孔,降低了浆液充盈效果。
针对上述发明和技术方案在解决注浆锚杆退锚和注浆排气等问题中存在的不足,需要提供一种新型增锚注浆锚杆,在解决注浆退锚问题的同时,兼具排气效果,使浆液充满锚杆钻孔和围岩裂隙,充分发挥注浆锚杆的支护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注浆锚杆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新型增锚注浆锚杆,解决注浆锚杆在施工过程中的退锚和排气问题,可用于破碎围岩巷道支护。
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增锚注浆锚杆的构造是:由注浆系统、增锚系统和紧固系统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注浆系统由封盖、排气孔、注浆孔、堵浆塞、溢浆孔组成,所述的增锚系统由锚固孔、钢绞线、高强弹簧、锚爪、转轴和钢绞线夹具组成,所述的紧固系统由锚杆体、止浆垫、托盘、垫圈和高强螺母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科技大学,未经山东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54250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承受拉压载荷的涨壳锚固结构及锚固系统
- 下一篇:一种可伸缩吸能锚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