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环境实时检测的太阳能光伏发电MPPT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542470.0 | 申请日: | 2018-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90285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5 |
发明(设计)人: | 段承君;赵兴勇;王书详;邓珂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大学 |
主分类号: | G05F1/67 | 分类号: | G05F1/67 |
代理公司: | 太原市科瑞达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4101 | 代理人: | 李富元 |
地址: | 030051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本实用新型 实时检测 太阳能光伏 光伏发电 环境因素 电容 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 电感 电流采样电路 电压采样电路 隔离驱动电路 光强检测模块 温度检测模块 二极管 发电 跟踪算法 工程应用 光伏阵列 控制模块 显示模块 光照 突变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光伏发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伏发电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装置。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环境实时检测的太阳能光伏发电MPPT控制装置,包括光伏阵列、DC/DC变换电路、电压采样电路、电流采样电路、光强检测模块、温度检测模块、STM32控制模块、隔离驱动电路和显示模块;所述DC/DC变换电路包括第一电容C1、电感L、MOSFET管、二极管D以及第二电容C2。本实用新型增加了对光照强度和工作温度等环境因素的实时检测,在环境因素突变时可以有效降低跟踪算法的难度,便于工程应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光伏发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伏发电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得到了极大的重视与发展,采用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技术可有效提升光伏系统的能量转换效率。传统的太阳能光伏发电MPPT控制装置通过检测光伏阵列的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申请公布号CN 107340798 A(申请公布日2017.11.10)提出了一种太阳能发电MPPT控制装置,包括电压检测电路、电流检测电路、控制模块、电压变换单元、驱动电路和显示模块。MPPT控制装置的工作环境存在各种电磁干扰,且控制模块的电平信号为5V或3.3V的小信号,电压变换单元的工作电压通常远高于5V,如驱动电路未采取隔离措施,现场干扰通过电压变换单元反窜入控制模块造成控制模块的误动作乃至损坏,或一旦驱动电路发生故障,会造成电压变换单元中的高电平进入控制模块而烧毁器件。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克服现有MPPT控制装置的不足,在驱动电路的基础上增加隔离手段,即采用隔离驱动电路,有效实现控制模块与电压变换单元的电气隔离,提高MPPT控制装置的抗干扰能力和可靠性,且增加了实时检测环境的光强检测模块和温度检测模块。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环境实时检测的太阳能光伏发电MPPT控制装置,包括光伏阵列、DC/DC变换电路、电压采样电路、电流采样电路、光强检测模块、温度检测模块、STM32控制模块、隔离驱动电路和显示模块;所述DC/DC变换电路包括第一电容C1、电感L、MOSFET管、二极管D以及第二电容C2;第一电容C1的两端分别与光伏阵列的正负极连接,电感L的一端与光伏阵列的正极相连接,电感L的另一端连接MOSFET管的漏极、二极管D的正极,MOSFET管的源极连接光伏阵列的负极、直流负载的负极,二极管D的负极连接直流负载的正极、第二电容C2的一端,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连接光伏阵列的负极,MOSFET管的栅极连接隔离驱动电路的输出端;电压采样电路的输入取自光伏阵列的输出电压,电压采样电路的输出端连接STM32控制模块;电流采样电路的输入取自光伏阵列的输出电流,电流采样电路的输出端连接STM32控制模块;光强检测模块、温度检测模块、显示模块连接STM32控制模块。所述电压采样电路、电流采样电路分别检测光伏阵列的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将光照强度、工作温度、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输入STM32控制模块,通过算法处理后产生的PWM信号经光电隔离和驱动后控制MOSFET通断,从而驱动直流负载。同时,通过显示实时显示光伏发电装置的电压、电流、功率、环境光强和环境温度。
进一步,所述STM32控制模块采用STM32F103ZET6,还包括电源模块、LCD接口模块。
进一步,所述电源模块为所述MPPT控制模块中的各种集成芯片提供供电电压5V和3.3V。
进一步,所述STM32控制模块的LCD接口连接液晶显示模块。
进一步,所述的电压检测电路由R6和R7组成,采用电阻分压原理,通过设置R6/R7的值将光伏阵列的输出电压转成STM32能接收的3.3V以下电压值,由PC1口输入STM3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大学,未经山西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54247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传感集成电路的电源管理系统
- 下一篇:一种旋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