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光学成像镜组以及指纹识别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821540894.3 | 申请日: | 2018-09-2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884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1 |
| 发明(设计)人: | 李俊佑 | 申请(专利权)人: | 印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2B13/00 | 分类号: | G02B13/00;G02B13/18;G06K9/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罗英;臧建明 |
| 地址: | 中国香港尖沙咀河内道*** | 国省代码: | 中国香港;8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光学成像镜组 透镜 指纹识别装置 本实用新型 成像光线 物侧 像侧 光学畸变 畸变率 视场角 物侧面 像侧面 光轴 修正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学成像镜组以及指纹识别装置,由物侧至像侧沿光轴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以及第三透镜,其中各透镜都具有朝向物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物侧面及朝向像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像侧面,光学成像镜组的视场角为大于100度,且光学成像镜组的畸变率小于±2%。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学成像镜组以及指纹识别装置,可降低光学畸变率且不需额外使用后端软件进一步进行修正。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学元件,尤其涉及一种光学成像镜组以及指纹识别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科技与制造技术的不断演进与改良,信息电子产品也一直推陈出新。电脑、手机、摄相机等电子产品已经是现代人必备的工具,而相机模块也广泛地应用于这些电子产品中。此外,现今的智能移动装置中,也需要整合指纹识别装置,以加强智能移动装置的使用安全性并且支援更多智能功能。
在目前,为了采集到更多的指纹信息,指纹识别装置中的镜头的视角则必需随之愈来愈大,以增大指纹按压可视区的面积。但在目前的技术中,镜头的视角增加至一定角度之后,其光学畸变(optical distortion)也随之快速增加。光学畸变将使得显示图像周边区域的直线变为曲线,其信息会被高度压缩而无法区别。所以在目前的解决方法中,常以后端的软件来进行修正光学畸变,不过修正后的显示图像仍是有副作用,例如产生可视区会缩小或细节损失等副作用。因此,如何设计出能有效降低光学畸变影响,且不需后端软件修正的指纹识别装置,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致力于研究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学成像镜组以及指纹识别装置,可降低光学畸变率且不需额外使用后端软件进一步进行修正。
本实用新型的提供一种光学成像镜组,由物侧至像侧沿光轴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以及第三透镜,其中各透镜都具有朝向物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物侧面及朝向像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像侧面,光学成像镜组的视场角为大于100度,且光学成像镜组的畸变率小于±2%。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光学成像镜组还包括光圈,位于第二透镜及第三透镜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及第三透镜的屈光率分别为负、正、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光学成像镜组符合-50mm≦EFL1≦50mm、-50mm≦EFL2≦50mm以及-50mm≦EFL3≦50mm,其中,EFL1为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EFL2为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且EFL3为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光学成像镜组符合|EFL1|×|EFL2|≦50×|EFL3|,其中,EFL1为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EFL2为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且EFL3为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光轴区域为凹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光轴区域为凸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光轴区域为凸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及第三透镜的材质皆为塑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及第三透镜皆具有屈光率,这些透镜的折射率皆介于1.3至2.1之间,且这些透镜的阿贝数皆介于20至90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光学成像镜组符合TA/100≦T1≦10×TA、TA/100≦T2≦10×TA以及TA/100≦T3≦10×TA,其中,TA为第一透镜、第二透镜以及第三透镜的中心厚度的平均值,T1为第一透镜的中心厚度,T2为第二透镜的中心厚度,且T3为第三透镜的中心厚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印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印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54089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