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数字发射机大功率合成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1533209.4 | 申请日: | 2018-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87230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9 |
发明(设计)人: | 李谋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合泰精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P5/16 | 分类号: | H01P5/16;H01P1/30 |
代理公司: | 广州越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523 | 代理人: | 陈岑 |
地址: | 518055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合成单元 上壳体 前级 大功率电阻 下壳体 大功率合成器 本实用新型 数字发射机 天线端口 外接端口 容纳腔 盖合 间隔均匀 降温效果 散热翅片 正反两面 安装孔 穿出 壳体 焊接 容纳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数字发射机大功率合成器,包括外壳、前级合成单元、后级合成单元、外接端口、天线端口,前级合成单元和后级合成单元上均焊接有大功率电阻,所述外壳包括相盖合的下壳体和上壳体,所述下壳体和上壳体的正反两面均具有间隔均匀的散热翅片,所述前级合成单元和后级合成单元安装在设置于下壳体正面的凹槽中,所述上壳体反面与大功率电阻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容纳腔,所述上壳体盖合在下壳体上时,所述大功率电阻容纳在容纳腔中,所述天线端口的顶部从开设在上壳体的安装孔中穿出,所述外接端口安装在外壳的前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方便了前级合成单元和后级合成单元的安装,提高降温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合成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字发射机大功率合成器。
背景技术
数字发射器大功率合成器,作为数字发射机内部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收发信机和天线的连接器件,起着大功率发射的功能,数字发射机大功率合成器的功能是把多路相同频率的射频信号合并到一路,并在大功率的基础上通过天线发射源,是收发信机和天线系统之间的接口,它允许几个收发信机连接到同一天线,合成几部发信机来的发射信号和分配接收信号到所有的收信机。
大功率合成器内部主要有前级合成单元、后级合成单元、外接端口、天线端口,外接端口与前级合成单元的输入端相连,前级合成单元的输出端与后级合成单元的输入端相连,后级合成单元的输出端与天线端口相连,前级合成单元和后级合成单元上均焊接有大功率电阻。前级合成单元、后级合成单元、大功率电阻在工作时均会产生大量的热,热量累积在大功率合成器中会影响其使用;而且现有的大功率合成器在安装时,前级合成单元、后级合成单元均需要通过绝缘支柱进行支撑和固定,安装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大功率合成器中散热难、安装麻烦的问题,提供一种数字发射机大功率合成器。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数字发射机大功率合成器,包括外壳、前级合成单元、后级合成单元、外接端口、天线端口,前级合成单元和后级合成单元上均焊接有大功率电阻,所述外壳包括相盖合的下壳体和上壳体,所述下壳体和上壳体的正反两面均具有间隔均匀的散热翅片,所述前级合成单元和后级合成单元安装在设置于下壳体正面的凹槽中,所述上壳体反面与大功率电阻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容纳腔,所述上壳体盖合在下壳体上时,所述大功率电阻容纳在容纳腔中,所述天线端口的顶部从开设在上壳体的安装孔中穿出,所述外接端口安装在外壳的前端。
优选的,所述前级合成单元和所述后级合成单元的正反两面分别铺设有绝缘纸。
优选的,所述凹槽的深度等于前级合成单元或后级合成单元的厚度与绝缘纸的厚度之和。
优选的,所述下壳体正面的散热翅片与所述上壳体反面的散热翅片相互交错。
优选的,设置于所述下壳体外周的边框与设置于所述上壳体外周的边框通过螺丝紧固连接。
优选的,所述凹槽的横截面为倒置的等腰梯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前级合成单元和后级合成单元安装在设置于下壳体正面的凹槽中,在上壳体与下壳体相盖合时,上壳体反面的散热翅片将前级合成单元和后级合成单元限制在凹槽中,避免前级合成单元和后级合成单元晃动,方便了前级合成单元和后级合成单元的安装;散热翅片有助于将外壳中产生的热量快速的传递到外壳的外部,从而被流经外壳表面的冷空气将热量带走,提高降温效果。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左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合泰精工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合泰精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53320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微带垂直过渡结构
- 下一篇:一种基于多个金属复合纳米介质柱的多重谐振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