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动车后桥驱动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1532307.6 | 申请日: | 2018-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92901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3 |
发明(设计)人: | 史克航;时培成;刘光中;吴昊;夏仙阳;叶莉;杨德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K17/16 | 分类号: | B60K17/16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43 | 代理人: | 陈斐 |
地址: | 24100***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驱动系统 减速器 差速式 差速器壳体 电动车后桥 减速器壳体 内检测器 输出壳体 制动系统 壳体 车轮 轮边驱动系统 本实用新型 驾驶舒适性 右半轴壳体 左半轴壳体 电动汽车 机械传递 汽车行驶 动力性 集中式 外部 路况 驱动 融合 | ||
1.一种电动车后桥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差速式驱动系统(1)、减速器驱动系统(2)、车轮及制动系统(3)、差速式驱动系统内检测器壳体(4)、差速器壳体(5)、左半轴壳体(6)、右半轴壳体(7)、减速器壳体(8)和减速器输出壳体(9),所述差速式驱动系统(1)和减速器驱动系统(2)设置在车轮及制动系统(3)之间,所述差速式驱动系统内检测器壳体(4)和差速器壳体(5)设置在差速式驱动系统(1)外部,减速器壳体(8)和减速器输出壳体(9)设置在减速器驱动系统(2)外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后桥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差速式驱动系统(1)包括驱动电机(10)、差速第一轴承(11)、电机输出轴(12)、第一固定键(13)、差速减速器驱动齿轮(14)、差速第二轴承(15)、差速减速器输出齿轮(16)、差速减速器输出轴(17)、差速第三轴承(18)、第二固定键(19)、差速第四轴承(20)、差速器主动齿轮(21)、差速器从动齿轮(22)、差速第五轴承(23)、第一差速器行星轮(24)、差速器行星轮架(25)、第二差速器行星轮(26)、差速器左半轴输出齿轮(27)、差速第六轴承(28)、左半轴输出轴(29)、差速第七轴承(30)、差速器右半轴输出齿轮(31)、右半轴输出轴(32)、差速第八轴承(33)和差速第九轴承(34);所述电机输出轴(12)与差速减速器驱动齿轮(14)通过第一固定键(13)同轴固联;所述差速减速器驱动齿轮(14)与差速减速器输出齿轮(16)啮合,差速减速器输出齿轮(16)通过第二固定键(19)与差速减速器输出轴(17)同轴固联;所述差速减速器输出轴(17)与差速器主动齿轮(21)固联;所述差速器主动齿轮(21)相啮合于差速器从动齿轮(22);所述差速器从动齿轮(22)、第一差速器行星轮(24)、第二差速器行星轮(26)、差速器行星轮架(25)、差速器左半轴输出齿轮(27)、差速器右半轴输出齿轮(31)组成一个行星轮系统,其中差速器行星轮架(25)固定在差速器从动齿轮(22)上;所述第一差速器行星轮(24)、第二差速器行星轮(26)同时与差速器左半轴输出齿轮(27)、差速器右半轴输出齿轮(31)相啮合;所述差速器左半轴输出齿轮(27)与左半轴输出轴(29)固联,差速器右半轴输出齿轮(31)与右半轴输出轴(32)固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车后桥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输出轴(12)通过差速第一轴承(11)、差速第二轴承(15)连接在差速式驱动系统内检测器壳体(4)内;所述差速减速器输出轴(17)通过差速第三轴承(18)、差速第四轴承(20)连接在差速式驱动系统内检测器壳体(4)内;所述差速器从动齿轮(22)通过差速第六轴承(28)固定在差速器壳体(5)上;所述左半轴输出轴(29)通过差速第五轴承(23)、差速第七轴承(30)与左半轴壳体(6)相连;所述右半轴输出轴(32)通过差速第八轴承(33)和差速第九轴承(34)与右半轴壳体(7)相连。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后桥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轮及制动系统(3)包括制动盘(35)、制动盘安装孔(36)和车轮轮毂(37),所述制动盘(35)通过制动盘安装孔(36)安装在车轮轮毂(37)上,所述车轮轮毂(37)安装在左半轴输出轴(29)一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后桥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器驱动系统(2)包括减速驱动电机(38)、减速第一轴承(39)、减速电机输出轴(40)、减速第二轴承(41)、减速器驱动齿轮(42)、减速器输出齿轮(43)、减速第三轴承(44)、减速器输出轴(45)、减速第四轴承(46)和减速第五轴承(47);所述减速电机输出轴(40)与减速器驱动齿轮(42)轴向固联;所述减速器驱动齿轮(42)、减速器输出齿轮(43)相啮合;所述减速器输出齿轮(43)与减速器输出轴(45)固联。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车后桥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电机输出轴(40)、减速器输出轴(45)通过减速第一轴承(39)、减速第二轴承(41)、减速第三轴承(44)、减速第五轴承(47)固定在减速器壳体(8)上;所述减速器输出轴(45)在减速器输出壳体(9)上通过减速第四轴承(46)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工程大学,未经安徽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532307.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A型车用缠绕气瓶安装支架
- 下一篇:一种传动轴吊架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