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集成车载充电机电路及集成车载充电机有效
申请号: | 201821531285.1 | 申请日: | 2018-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9047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4 |
发明(设计)人: | 赵德琦;莫光铖;吴壬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欣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10 | 分类号: | H02J7/10;H02J7/0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熊永强 |
地址: | 518055 广东省深圳市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动力电池 处理电路 低压电池 能量传输 市电 本实用新型 车载充电机 车载充电 能量通过 固定端 机电路 选择端 能量回馈 传输 回馈 | ||
1.一种集成车载充电机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原边处理电路、变压器、第一副边处理电路、第二副边处理电路、开关K1、动力电池、低压电池、控制单元和整流电路,其中:
所述变压器包括原边绕组、第一副边绕组和第二副边绕组,所述控制单元包括固定端、第一选择端和第二选择端;所述第一副边绕组、所述开关K1、所述第一副边处理电路以及所述动力电池依次连接;所述第二副边绕组、所述第二副边处理电路以及所述低压电池依次连接;所述原边处理电路的一端与所述原边绕组连接,所述原边处理电路的另一端与所述固定端连接;所述整流电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选择端连接,所述整流电路的另一端与市电连接;所述第二选择端与所述动力电池连接;
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固定端与所述第一选择端或所述第二选择端连接,当所述固定端与所述第一选择端连接时,所述整流电路、所述原边处理电路、所述变压器以及所述第一副边处理电路形成的第一处理电路用于将所述市电的第一部分能量传输到所述动力电池;所述整流电路、所述原边处理电路、所述变压器以及所述第二副边处理电路形成的第二处理电路用于将所述市电的第二部分能量传输到所述低压电池;
当所述固定端与所述第二选择端连接时,所述原边处理电路、所述变压器以及所述第一副边处理电路形成的第三处理电路用于将所述动力电池的第一部分能量回馈到所述动力电池,所述原边处理电路、所述变压器以及所述第二副边处理电路形成的第四处理电路用于将所述动力电池的第二部分能量传输到所述低压电池;
所述开关K1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处理电路及所述第三处理电路的导通或断开;
所述原边绕组、所述第一副边绕组以及所述第二副边绕组的总漏感与所述原边绕组、所述第一副边绕组以及所述第二副边绕组的总宽度成反比例关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车载充电机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原边绕组、所述第一副边绕组以及所述第二副边绕组的总漏感与所述原边绕组、所述第一副边绕组以及所述第二副边绕组的总宽度的关系式为:
其中,所述L为所述原边绕组与所述第一副边绕组的漏感、所述原边绕组与所述第二副边绕组的漏感以及所述第一副边绕组与所述第二副边绕组的漏感的总漏感,所述Np为所述原边绕组的匝数,所述MLT为单匝的平均匝长,所述b为所述原边绕组与绕组i的内外径之差,所述绕组i为所述第一副边绕组或所述第二副边绕组,所述w为所述原边绕组、所述第一副边绕组以及所述第二副边绕组的总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集成车载充电机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副边绕组与所述第二副边绕组之间的距离范围为5mm-50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成车载充电机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原边绕组与所述第一副边绕组的线圈结构为三明治绕法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集成车载充电机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原边处理电路包括开关管T1、开关管T2、开关管T3、开关管T4、电容C1和电感线圈L1,其中:
所述开关管T1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开关管T2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电感线圈L1的一端连接;
所述开关管T2的第二端与所述开关管T4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开关管T4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开关管T3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电容C1的一端连接;
所述开关管T3的第二端与所述开关管T1的第二端连接;
所述电感线圈L1的另一端与所述原边绕组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原边绕组的第二端与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欣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欣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531285.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车载智能充电器
- 下一篇:一种具有充放电电池管理功能的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