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针灸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1526939.1 | 申请日: | 2018-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990007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07 |
发明(设计)人: | 陈柏书;尹建平;刘翠玲;李迎真;陈淑惠;张清松;周柏宇;冯志文;尹培辛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宝安中医院(集团) |
主分类号: | A61H39/08 | 分类号: | A61H39/08 |
代理公司: | 44202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颜希文;宋静娜 |
地址: | 518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套管 刻度线 弹簧 针柄 本实用新型 抽拉定位板 针灸器 针体 工作难度 上端固定 透明材料 针体固定 进针 省力 省时 下端 针灸 计量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针灸器,由套管、弹簧、针柄、针体、抽拉定位板、刻度线组成,其中,所述套管内部上端固定安装有弹簧,所述弹簧下端连接有针柄,针柄和针体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套管的一侧设置有抽拉定位板,所述套管为透明材料,所述针体上设置有用于计量长度的刻度线。本实用新型的针灸器结构设计合理,操作方便,在给病人进行针灸时操作简便、省时省力,通过刻度线能够准确的掌握进针深度,减轻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难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针灸器,属于医疗器具领域。
背景技术
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合称。针法是把毫针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体内,用捻、提等手法来治疗疾病。灸法是把燃烧着的艾绒按一定穴位熏灼皮肤,利用热的刺激来治疗疾病。针刺法萌发于新石器时代。当人们发生某些病痛或不适的时候,不自觉地用手按摩、捶拍,以至用尖锐的石器按压疼痛不适的部位,而使原有的症状减轻或消失,最早的针具:砭石也因之而生。
随着古人智慧和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针具逐渐发展成青铜针、铁针、金针、银针,直到现在用的不锈钢针。针由远古时代的骨针、石砭开始发展到长短、大小、式样、材料、方法各不相同的针具,如电针、磁针、水针等;灸偏向于传统的艾灸,有艾绒灸、艾条灸等,现代医学中采用红外线照射也有类似作用。
现代使用的针灸多是钢针,而在古代多使用的是银针,其功效要比钢针好。目前,临床上在给病人进行针灸时,主要是由医务人员手持针灸针抖腕进针,这样操作十分麻烦、费时费力,给医务人员增加了极大的工作难度。同时,现有技术中的针灸器使用不方便,医生对于刺进患者身体内的针尖长度无法把握,只有凭靠自身的经验,使用时存在很大的风险性,尤其是对于初学者,或者是经验不丰富的医生来说风险性更大,且不容易把握,给患者带来很大危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针灸器,使用该针灸器给病人进行针灸时操作简便、省时省力,能够准确的掌握进针深度,减轻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难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针灸器,由套管、弹簧、针柄、针体、抽拉定位板、刻度线组成,其中,所述套管内部上端固定安装有弹簧,所述弹簧下端连接有针柄,针柄和针体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套管的一侧设置有抽拉定位板,所述套管为透明材料,所述针体上设置有用于计量长度的刻度线。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针灸器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套管设置为中空,底部开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针灸器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抽拉定位板是由不锈钢制成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的针灸器结构设计合理,操作方便,在给病人进行针灸时操作简便、省时省力,通过刻度线能够准确的掌握进针深度,减轻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种针灸器的实施例,由套管1、弹簧2、针柄3、针体4、定位板5、刻度线6组成,其中,套管1内部上端固定安装有弹簧2,弹簧2下端连接有针柄3,针柄3和针体4固定连接在一起,套管1的一侧设置有抽拉定位板5,套管1为透明材料,针体4上设置有用于计量长度的刻度线6,套管1设置为中空,底部开口,抽拉定位板5是由不锈钢制成的。在给病人进行针灸时,将套管1置于针灸部位,抽动抽拉定位板5,弹簧2推动针柄3,将针体4刺入穿刺部位即可,通过在针体4上设置有用于测量针本体刺入人体内深度的刻度线6,可以科学精确的测量针灸针刺入人体的深度,为了方便针灸初学者或经验不足的医生,避免出现失误,降低行医风险。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宝安中医院(集团),未经深圳市宝安中医院(集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52693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红外太赫兹复合灸疗仪
- 下一篇:一种防撞型的针灸放置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