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集成水冷进气歧管高效中冷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1524578.7 | 申请日: | 2018-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7025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5 |
发明(设计)人: | 罗马吉;张楠;常宝国;常江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宝时达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P7/16 | 分类号: | F01P7/16;F02B2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智普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01 | 代理人: | 杨采良 |
地址: | 223800 江苏省宿迁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中冷系统 本实用新型 进气歧管 气温 冷却液流通 冷却效率 流通路径 进排气 中冷器 水冷 电子控制单元 车用冷却液 传热 电子水泵 冷凝技术 冷却性能 冷却需求 纳米流体 设计性能 制造成本 冷却液 风扇 增压 减小 进气 紧凑 废气 保证 | ||
1.一种集成水冷进气歧管高效中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水冷进气歧管高效中冷系统包括:进排气流通路径和冷却液流通回路;
所述进排气流通路径用于对进气进行增压以及将废气排入到大气中;
所述冷却液流通回路用于调节进气温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水冷进气歧管高效中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排气流通路径包括空气入口、空气滤清器、涡轮增压器、节流阀、第二温度压力传感器、第一温度压力传感器、各缸进气口、各缸排气口、发动机进气歧管、中冷器、发动机排气歧管、消音器、排气后处理装置;
所述空气滤清器位于空气入口和涡轮增压器之间的管路上,空气从空气入口进入空气滤清器;所述涡轮增压器位于空气滤清器与节流阀之间,并与两端相通;
所述节流阀位于涡轮增压器与发动机进气歧管进气口之间的某段管路上;所述发动机进气歧管位于发动机气缸上的进气口处,发动机进气歧管包括进气区、中冷区、出气区;所述中冷器位于中冷区;
所述第二温度压力传感器位于发动机进气歧管的出气区的壁面附近;所述第一温度压力传感器位于发动机进气歧管的进气区的进气口处;所述发动机排气歧管位于发动机气缸上的排气口处,各缸排气口的排气导入发动机排气歧管中,发动机排气歧管排出的废气再输送入涡轮增压器中,用于带动涡轮转动以实现对进气进行增压;所述排气后处理装置位于涡轮增压器的排气端与消音器之间的某段管路上,所述消音器位于排气管的尾端;
所述发动机进气歧管的进气区位于左侧,中冷区位于中间,出气区位于右侧,其中,进气区与中冷区左部相通,且为单一相通的管道,管道外壁呈一定的弧度,使得进入中冷区进行冷却的空气分布更加均匀;出气区与中冷区右部相通,且下端有若干个大小形状相同的出气道,出气道通过冷却区与进气区相通,使得经中冷区冷却后的空气均匀地流入出气道,也即使得各缸进气均匀,同时,出气道外壁呈一定的弧度,用于为冷却后空气导流;
所述中冷器为板翅式中冷器;中间层状部分是中冷器冷却芯体,层状的中冷器冷却芯体在竖直方向上逐层堆积,各中冷器冷却芯体层与层之间的部分镶嵌着翅片,翅片包括锯齿状或者平直状,翅片之间的空隙用于空气的流动;中冷器上端盖、中冷器下端盖分别位于中冷器的顶端与低端,作为整个中冷器的边界,用于中冷器的固定支撑与密封;
中冷器在发动机进气歧管的位置采用四个中冷器卡位条进行固定;中冷器的外部设有密封卡环,用于实现中冷器进水口和中冷器出水口的固定与密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水冷进气歧管高效中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液流通回路包括中冷器进水口、中冷器出水口、中冷器、冷却液温度传感器、电子节温器、散热器盖、散热器、风扇、散热器出口温度传感器、电子控制单元、电子水泵;
所述冷却液温度传感器位于中冷器出水口与电子节温器之间的某段冷却液流通管路上,冷却液温度传感器与电子控制单元相连接,用于测量从中冷器流出的冷却液温度信息并向电子控制单元传输;所述电子节温器位于冷却液温度传感器之后、散热器以及电子水泵之前的某段冷却液流动管路上,电子节温器与电子控制单元相连接,用于执行电子控制单元的指示命令以及向电子控制单元传输模式开启信息;
所述散热器位于电子节温器之后、电子水泵之前的某段冷却液流动管路上,散热器利用冷空气对来自于中冷器的冷却液进行热交换,用于降低冷却液温度;所述风扇位于散热器的散热器片左侧,即靠近发动机一侧,风扇与电子控制单元相连接,用于执行电子控制单元的指示命令以及向电子控制单元传输功率信息;所述散热器出口温度传感器位于散热器与电子水泵之间靠近散热器出口的某段冷却液流动管路中,散热器出口温度传感器与电子控制单元相连接,用于向电子控制单元传输散热器出口处冷却液的温度信息;
所述电子水泵位于电子节温器以及散热器之后、中冷器进水口之前的某段冷却液流动管路上,电子水泵与电子控制单元相连接,用于执行电子控制单元的指示命令以及向电子控制单元传输功率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宝时达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宝时达动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524578.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