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装配式模板支撑架一体化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821524134.3 | 申请日: | 2018-09-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9182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31 |
| 发明(设计)人: | 宋建学;朱清帅;翟永亮;葛圳东;李遐;李兆理;张双杰;王建彬;姜文英;侯焕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大学 |
| 主分类号: | E04G17/00 | 分类号: | E04G17/00 |
| 代理公司: | 河南科技通律师事务所 41123 | 代理人: | 张晓辉;樊羿 |
| 地址: | 450001 河南省郑***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支撑架 一体化结构 装配式模板 自稳定 架体 底槽 抵接 交错设置 重大改进 水平杆 拆卸 搭设 底面 立杆 瞬变 装配 自立 | ||
一种装配式模板支撑架一体化结构,包括X形自稳定支撑架模块和模板;所述模板的底面设有多个底槽;所述X形自稳定支撑架模块包括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第一架体与第二架体交错设置并连接形成具有厚度的X形,X形自稳定支撑架模块的上部两端分别抵接在其中两个所述底槽。其有益效果是:X形自稳定支撑架模块能够自立,装配式模板支撑架一体化结构便于装配、拆卸,能够提高效率;根据需要将X形自稳定支撑架模块的上部两端分别抵接两个底槽,这样可以调节装配式模板支撑架一体化结构的高度,利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装配式模板支撑架一体化结构稳定性高,较经典的立杆‑水平杆搭设而成的几何瞬变体系具有重大改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模板支撑架一体化结构。
背景技术
现浇混凝土结构时需要安装混凝土模板,混凝土材料注入混凝土模板内,待混凝土形成强度后拆除混凝土模板。混凝土模板包括托板、压板、侧面板。一般的,托板与支撑物存在一定的距离,需要有支撑结构。
模板的制作与安装质量,对于保证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的外观平整和几何尺寸准确,以及结构的强度和刚度等有重要的作用。目前现有的现浇混凝土楼板在施工时,由于材料本身缺陷以及施工质量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往往会有质量缺陷,比如:标高偏差、结构变形、接缝不严、麻面等。这些质量问题会严重影响结构的外观、使用寿命以及结构安全等。
目前,国内模板支架一般采用钢管扣件式支撑架,用于固定模板系统位置和支撑全部由模板传来的荷载。这种支撑架全凭经验手工作业,施工工艺复杂,且对场地要求较高,现场检查困难。每年发生的模板支撑架倒塌事故多不胜数,最根本的原因是现有支撑架是由水平杆和立杆组成的“矩形节间”,从本质上说是“几何瞬变体系”,而不是几何不变体系。
公开于2017年5月10日的中国专利文献CN206158176U记载了一种折叠式混凝土模板支撑架,包括若干支架立管、安装在支架立管上端的顶丝、安装在支架立管底端的调整地脚,支架立管之间设有折叠连接组件,所述折叠连接组件包括位于支架立管上部的固定支撑座、位于支架立管下部的移动支撑座、连接在固定支撑座和移动支撑座之间的斜撑管、方形四角连接板、T形三角连接板、中部支撑立管,所述固定支撑座和移动支撑座两侧均设有支耳,斜撑管和中部支撑立管的两端以及方形四角连接板和T形三角连接板的角部均设有连接孔,四根斜撑管连接在一个方形四角连接板四角的连接孔上,形成一个单跨X形折叠结构,多个单跨X形折叠结构中间通过上、下两个T形三角连接板连接后再在上、下两个T形三角连接板之间加装中部支撑立管形成多跨X形折叠结构,单跨X形折叠结构和多跨X形折叠结构的斜撑管与固定支撑座和移动支撑座的支耳连接后与支架立管组合成折叠式混凝土模板支架。该折叠式混凝土模板结构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装配式模板支撑架一体化结构,以解决现有的模板及支撑架全凭经验手工作业、安全风险大,工期长,可靠性低等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设计一种装配式模板支撑架一体化结构,包括X形自稳定支撑架模块和模板;所述模板的底面设有多个底槽;所述X形自稳定支撑架模块包括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第一架体与第二架体交错设置并连接形成具有厚度的X形,X形自稳定支撑架模块的上部两端分别抵接在其中两个所述底槽。
优选的,所述底槽为条形。
优选的,所述X形自稳定支撑架模块的上部夹角为45°~60°,所述底槽的槽角为105°。
优选的,所述X形自稳定支撑架模块的上部夹角为45°~60°,从所述模板的中线向两侧,所述底槽的槽角从45°到60°过渡。
优选的,所述X形自稳定支撑架模块还包括固定杆,所述第一架体上设有开窗,所述第二架体贯穿开窗,固定杆从第一架体的侧面贯穿第二架体并将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铰接在一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大学,未经郑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52413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