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集尿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523589.3 | 申请日: | 2018-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94643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08 |
发明(设计)人: | 李红;刘志燕;王秀红;田贵文;戴黎黎;张仁莉;田晶;曾丹;王芸芸;吴俊;李宇;罗晶;柳忠燕;贾秀英;吴明碧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医科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 |
代理公司: | 贵阳春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2109 | 代理人: | 杨云 |
地址: | 550001***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长方体外壳 内袋 尿液 本实用新型 比色卡 感应器 集尿袋 尿量 硬质透明材质 护理工作量 报警器 逆行感染 尿液颜色 软性材料 出尿管 导尿管 上端 尿路 尿色 下端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集尿袋装置,包括长方体外壳(1)和内袋(2),长方体外壳(1)为硬质透明材质,长方体外壳(1)上设有刻度(3),有刻度(3)的另一侧有尿液比色卡(4),长方体外壳(1)上端设有感应器(5),感应器(5)与报警器连接,长方体外壳(1)底部有孔;内袋(2)为软性材料,内袋(2)连接导尿管(6),内袋(2)下端有带开关出尿管(7)。本实用新型能够和尿液比色卡对比尿液颜色,尿量读数准确,超过尿量时报警提醒及时,多余尿液可以手动排除,减轻了护理工作量,提高了尿色判断的准确性、降低了患者尿路逆行感染的风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护理辅助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新型集尿袋装置。
背景技术
临床上,泌尿系统疾病术后患者、ICU重症患者以及腹部大手术后患者等通常需要使用导尿管和集尿袋进行排尿,并严格记录尿液的量、性状和颜色。因此需要护理人员密切注意尿袋内尿液的变化, 一旦尿液足够多的时候就需要及时排放,且当发现颜色等有变化或者尿量急剧减少需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
目前普遍使用的尿袋为两端压合的扁平袋体, 扁平袋为透明材料制成,袋体上印有刻度,袋体一端通过软管与导尿管相连,袋体另一端连接有排尿软管,排尿软管另一端排空,排尿软管中部设有开关。该种形式的尿袋因其外形原因在充有尿液时刻度值的偏差较大, 尤其是在尿液少的情况下偏差达到50~60%,不能如实反映尿量。当尿袋中尿液量达到上限时,由于没有提醒装置,需护理人员及时观察并更换尿袋,不但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而且容易造成患者尿路逆行感染和不适。另外低年资护士临床经验的缺乏,也容易影响其对尿液颜色的判断。
中国专利201521036562.8公开了《方便使用的集尿袋装置》,该装置包括外筒,外筒为透明材质,外筒底部设活塞,活塞外壁上设红色涂层,活塞与外筒之间密封有一定量的空气,活塞上设排气阀,外筒内还套有内筒,内筒放置在活塞上,内筒内设尿袋,内筒壁上设刻度,尿袋上连接导尿管,尿袋为柔性透明塑料材质,外筒下部套有不透明套筒,不透明套筒下边缘与外筒底部留有间隙,间隙的宽度大于活塞的高度,读数准确,能提醒陪护人员及时更换尿袋。本发明人在此基础上,改进了方案,使其使用更方便、功能更强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集尿袋装置,该装置能够和尿液比色卡对比尿液颜色,尿量读数准确,达到最大尿容量时及时报警提醒,且多余尿液可以自动排除到附袋,减轻了护理工作量、提高了尿色判断的准确性、降低了患者尿路逆行感染的风险。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主要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新型集尿袋装置,包括长方体外壳和内袋,长方体外壳为硬质透明材质,长方体外壳上设有刻度,有刻度的另一侧有尿液比色卡,长方体外壳上端设有感应器,感应器与报警器连接,长方体外壳底部有孔;内袋为软性材料,内袋连接导尿管,内袋下端有带开关出尿管,带开关出尿管从长方体外壳底部的孔穿出。
所述长方体外壳上设有提手。
所述带开关出尿管下面连接一附袋,附袋和内袋一样。
所述感应器与报警器、电源形成闭合回路。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
1、内袋为软性材料,随尿液变形并与硬质的长方体外壳内壁紧密贴合,此时长方体外壳上的读数即为尿液的量的大小,读数准确。
2、长方体外壳上端设有感应器,当感应到尿量达到极限时,报警器鸣声,也可以透过透明的长方体外壳外壁被看到,能及时提醒护理人员更换尿袋。
3、长方体外壳1上有刻度的另一侧有尿液比色卡(包含多种尿液颜色),通过透明的长方体外壳可以将患者的尿液颜色和比色卡比对,从而判断患者尿液颜色是否正常,为进一步治疗提供参考。
4、长方体外壳上设有提手,可以固定在任意有挂钩的地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医科大学,未经贵州医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52358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压力测试的负压引流球
- 下一篇:一种儿科医生用快速吸痰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