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厨房家具用无污筷笼有效
申请号: | 201821522076.0 | 申请日: | 2018-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94502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01 |
发明(设计)人: | 徐霆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柏瓒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G21/00 | 分类号: | A47G2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互顺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332 | 代理人: | 韦志刚 |
地址: | 200127 上海市浦东***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筷笼 固定箱 厨房家具 固定杆 弧形板 本实用新型 第一滑块 环形滑槽 连接板 横板 开口 厨房用具 配合设置 轴承转动 出水口 筷子 转动 贯穿 延伸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厨房家具用无污筷笼,包括固定箱和弧形板,所述固定箱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横板,并且两个横板相对一侧之间的中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杆,并且固定杆的表面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筷笼,所述筷笼的底部贯穿固定箱并延伸至固定箱的底部,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用具技术领域。该厨房家具用无污筷笼,通过固定杆、第一滑块、环形滑槽、第一开口以及第二开口的配合设置,使弧形板可以通过第一滑块与环形滑槽与筷笼之间实现转动,让筷子可以从筷笼的顶部漏出来,方便了人们的使用,在弧形板的底部开设有出水口,方便将筷笼中的水分放出,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用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厨房家具用无污筷笼。
背景技术
筷子是中国的独特餐具,它是东方文明的象征,是华夏民族智慧的结晶;我们伟大祖先以箸进食的历史可以追溯至三千多年前,当然由于史料的有限,三千年的历史仅为保守估计,至今为止,中华箸文化的起源年代谁也无法说清,现在关于箸的起源的说法都是根据专家的推证和旁证得出的,筷子的诞生没有多久人们就开始对装筷子的盒子进行研究,随着时间的推移筷笼便出现在人们的生活当中,成为人们厨房用具之一。
现有的筷笼大多数都为塑料之间,质量轻,便于携带和拿取,方便人们的使用,但是目前的筷笼基本都是没有顶的塑料盒子,取筷子的时候需要抬高手臂从筷笼的顶部将筷子取出,很不方便人们的使用,再有筷子洗干净之后放置在筷笼之中容易落入灰尘,使用起来很不卫生,降低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厨房家具用无污筷笼,解决了现有的筷笼不方便人们使用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厨房家具用无污筷笼,包括固定箱和弧形板,所述固定箱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横板,并且两个横板相对一侧之间的中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杆,并且固定杆的表面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筷笼,所述筷笼的底部贯穿固定箱并延伸至固定箱的底部,所述筷笼延伸至固定箱底部一侧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块,并且第一滑块的个数为4个,所述弧形板内壁的表面开设有与第一滑块相适配的环形滑槽,所述固定杆的底端贯穿筷笼并延伸至筷笼的内部,所述固定杆延伸至筷笼底部的一端与筷笼内壁的底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所述弧形板底部的中间开设有出水口。
优选的,所述筷笼底部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开口,并且弧形板底部的一侧开设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的直径大于第一开口的直径。
优选的,所述横板相对的一侧均开设有滑槽,并且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
优选的,两个所述第二滑块相对的一侧之间固定连接有推板,并且推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竖板。
优选的,所述推板的顶部开设有弧形槽,并且弧形槽的宽度大于固定杆的直径。
优选的,所述固定杆表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转动杆,并且转动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细毛刷,所述转动杆远离固定杆的一端不与筷笼的内壁相接触。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厨房家具用无污筷笼。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厨房家具用无污筷笼,通过固定箱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横板,并且两个横板相对一侧之间的中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板,连接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杆,再通过固定杆、第一滑块、环形滑槽、第一开口以及第二开口的配合设置,使弧形板可以通过第一滑块与环形滑槽与筷笼之间实现转动,让筷子可以从筷笼的顶部漏出来,方便了人们的使用,在弧形板的底部开设有出水口,方便将筷笼中的水分放出,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柏瓒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柏瓒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52207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