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效小蠹虫捕获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1517029.7 | 申请日: | 2018-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87836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26 |
发明(设计)人: | 阮桢媛;刘平;张鑫;乔璐;李宏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M1/02 | 分类号: | A01M1/02;A01M1/08;A01M1/14 |
代理公司: | 云南派特律师事务所 53110 | 代理人: | 董建国 |
地址: | 650000 ***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诱捕 小蠹虫 捕获器 液箱 底座 信息化合物 出气管 排气管 电风扇 液罐 昆虫 本实用新型 底座顶部 顶部安装 顶部设置 竖直立柱 泵连接 黑光灯 胶粘板 喇叭状 趋光性 输液管 顶棚 立柱 捕获 嗅觉 粘贴 灵敏 隐蔽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效小蠹虫捕获器,包括放置用的底座,设置在底座顶部的竖直立柱,在底座上还安装有液罐,液罐上装有泵,在立柱远离底座端安装有诱捕液箱,诱捕液箱通过输液管与泵连接,在诱捕液箱顶部设置有喇叭状的出气管,在出气管顶部安装有电风扇,电风扇上部装有网状排气管,网状排气管上设置有天方地圆形的诱捕斗。本设备可以将信息化合物快速的散播开来,通过小蠹虫对信息化合物的嗅觉灵敏反应,使生活隐蔽的小蠹虫聚集到捕获器上,然后通过天方地圆的诱捕斗上设置的胶粘板将小蠹虫快速粘贴住,同时在顶棚上设置黑光灯可以通过昆虫的趋光性提高诱捕小蠹虫的效率,也可以用于捕获其他昆虫。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昆虫捕捉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小蠹虫捕获器。
背景技术
小蠹虫是鞘翅目小蠹科昆虫的总称,全世界约有6000余种,是林木害虫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种群,由于其在木材和树皮下危害,使得小蠹虫随木材的进出口和各种货物木质包装材料在国际间传播的机会大大增大,因此具有十分重要的防治重要性。
其不仅在我国北方危害严重,在西南林区也肆虐成灾,据调查统计,我国已发现的小蠹虫共有165中。我国对小蠹虫的防治一般采用化学防治结合捕灭器材,通过越冬前喷洒敌百虫、葡马乳油、西维等进行药物毒杀,然后在清理后设置捕虫器或捕虫网进行捕灭。但现有的捕虫器材一般是采用灯光引诱加电网杀灭,其利用了昆虫的趋光性,但针对小蠹虫效率并不高,因为小蠹虫生活隐蔽,很难在低虫口密度下被发现,经过研究发现小蠹虫作为森林生态系统内的最主要初级营养消费者,对信息化合物的嗅觉反应灵敏,可以凭据树木释放的许多单萜类化合物和松节油趋向寄主,也可凭借正在腐烂的树木组织在微生物的作用下或受到一定的压力时所释放的乙醇寻找寄主,进而产生聚集行为。
因此亟待提出一种利用小蠹虫对信息化合物反应灵敏的高效、安全、环保的小蠹虫捕获技术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提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利用小蠹虫对信息化合物反应灵敏且高效、安全、环保的小蠹虫捕获器。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是:
一种高效小蠹虫捕获器,包括放置用的底座,设置在所述底座顶部的竖直立柱,在所述底座上还安装有液罐,所述液罐上装有泵,在所述立柱远离底座端安装有诱捕液箱,所述诱捕液箱通过输液管与所述泵连接,在所述诱捕液箱顶部设置有喇叭状的出气管,在所述出气管顶部安装有电风扇,所述电风扇上部装有网状排气管,所述网状排气管上设置有天方地圆形的诱捕斗。
所述诱捕斗包括设置在四个斜面上通过铰链与诱捕斗身连接的翻板,对应翻板设置在诱捕斗身上的可旋转的转扣,以及安装在所述翻板上的胶粘板。
进一步,优选的是,还包括加热管,所述加热管设置在所述诱捕液箱底部,设置有1根以上。
进一步,优选的是,在所述诱捕液箱顶部安装有液位检测器。
进一步,优选的是,在所述诱捕斗方形口上设置有支柱,所述支柱上设置有顶棚。
进一步,优选的是,在所述顶棚内面向诱捕斗方向设置有黑光灯。
进一步,优选的是,在所述底座内装有电池。
进一步,优选的是,还包括控制箱,所述控制箱安装在立柱或诱捕液箱上。
进一步,优选的是,在所述底座底部安装有可拆卸的尖型插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有诱捕液箱、加热管、液罐、泵等可以将信息化合物快速的散播开来,通过小蠹虫对信息化合物的嗅觉灵敏反应,使生活隐蔽的小蠹虫聚集到捕获器上,然后通过天方地圆的诱捕斗上设置的胶粘板将小蠹虫快速粘贴住,同时在顶棚上设置黑光灯可以通过昆虫的趋光性提高诱捕小蠹虫的效率,也可以用于捕获其他昆虫。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未经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51702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