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顺血流导管有效
申请号: | 201821511358.0 | 申请日: | 2018-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731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30 |
发明(设计)人: | 刘端;吴潇;郑月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25/085 | 分类号: | A61M25/085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黄志兴;赵东方 |
地址: | 10073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端口 导管 血流 翼片 本实用新型 半球形 动脉瘤 管体 医疗器械领域 管体圆周 生命安全 半透明 连接头 面连接 头顶部 绕过 通孔 治疗 破裂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公开了一种顺血流导管,包括管体和翼片,所述管体两个端部分别设有连接端口,为第一连接端口和第二连接端口。所述第一连接端口设有半球形连接头,所述半球形连接头顶部开有通孔。所述翼片的端部绕所述管体圆周面连接,且靠近所述第一连接端口。所述翼片为半透明的弹性材料制成,且多余两片,展开呈伞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顺血流导管,可以绕过动脉瘤对患者进行治疗,减少治疗过程中动脉瘤的破裂,极大地保证了患者的生命安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顺血流导管。
背景技术
动脉瘤是由于动脉壁的病变和损伤,形成动脉壁局限性或弥散性扩张或膨出。动脉瘤以膨胀性、搏动性肿块为主要表现,可以发生在动脉系统的任何部位,而以肢体主干动脉、主动脉和颈动脉较为常见。
介入治疗是动脉瘤常用的治疗方法,此方法手术后不需要大量而且长期的服用药物,而且只要后交通动脉瘤不是特别的大,运用介入治疗的效果一般都是很理想的。但是在介入治疗过程中,目前所使用的导管或导丝在动脉瘤瘤体之间寻找血管的远端出口比较困难。因此研究出一种会主动寻找血管的远端的导管是十分必要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导管在动脉瘤瘤体间难以寻找血管远端出口的问题,提供一种顺血流导管,该顺血流导管能够绕过动脉瘤瘤体进行相关的治疗工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顺血流导管,包括管体和翼片,所述管体两个端部分别设有连接端口,为第一连接端口和第二连接端口,所述翼片置于所述第一连接端口这一端,所述翼片由半透明的弹性材料制成,所述翼片多于两片。
优选地,所述翼片绕所述管体圆周面连接。
优选地,所述翼片展开呈伞状,使血流与翼片有较大的接触面,同时也不阻挡血液在血管的流动。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端口上设有半球形连接头,防止在血管中触碰到血管或动脉瘤,引起血管和动脉瘤的破裂。
优选地,所述连接头顶部开有通孔,在治疗过程中方便给药。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以通过血流对翼片的带动使导管顺利绕过动脉瘤瘤体对患者进行治疗,而且导管前端接有半球形连接头,可以减少治疗过程中动脉瘤的破裂,极大地保证了患者的生命安全,且此导管结构简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连接头 2第一连接端口
3管体 4翼片
5第二连接端口 6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一种顺血流导管,包括管体3和翼片4,所述管体3两个端部分别设有连接端口,为第一连接端口2和第二连接端口5。所述第一连接端口2设有半球形连接头1,防止触碰到血管或瘤体引起血管和瘤体破裂。所述连接头1顶部开有通孔6,方便医生将药物注入人体内。所述翼片4的端部绕所述管体3的圆周面连接,且靠近所述第一连接端口2。所述翼片4为弹性材料制成,具有良好的顺应性、柔韧性以及生物相容性。所述管体3也是由弹性材料制成,所述翼片4与所述管体3呈现半透明状态,所述翼片4多余两片,展开呈伞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未经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51135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气管插管固定带
- 下一篇:输尿管支架及成套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