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薄膜智能裁剪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821506087.X | 申请日: | 2018-09-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932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2 |
| 发明(设计)人: | 杨彪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环友高分子新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5H35/06 | 分类号: | B65H35/06 |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深研专利事务所 44229 | 代理人: | 张喜安 |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薄膜 裁剪 安装板 丝杆 裁剪装置 夹持组件 薄膜裁剪 红外测距 夹持机构 电动机 两组 压板 智能 发射器 升降机构 丝杆滑块 一端连接 轴心对称 接收器 准确度 电机轴 横轴线 内壁 气缸 穿过 | ||
1.一种薄膜智能裁剪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传动机构、升降机构、裁剪机构、夹持机构、红外测距发射器、红外测距接收器、调节机构以及控制机构,所述机架上内连接有传动机构,机架上以机架的中轴线为轴心对称设有两组升降机构,其中一组升降机构连接于传动机构的一端,另外一组升降机构连接于传动机构的另一端,所述裁剪机构安装在机架的顶部,裁剪机构安装在机架底部内壁上,裁剪机构的正下方设有夹持机构,夹持机构上以夹持机构的中轴线为轴心对称设有红外测距发射器以及红外测距接收器,所述机架的底部安装有调节机构,调节机构连接于传动机构上,所述控制机构通过导线分别连接于传动机构、升降机构、裁剪机构、夹持机构、红外测距发射器、红外测距接收器以及调节机构,所述夹持机构包括电动机C、安装板、丝杆B以及两组夹持组件,所述电动机C的电机轴穿过安装板连接于丝杆B的一端,丝杆B的的另一端连接于安装板的侧部内壁上,丝杆B上以安装板的横轴线为轴心对称设有两组夹持组件,其中一组夹持组件的底部设有红外测距发射器,另外一组夹持组件的底部设有红外测距接收器,所述夹持组件包括丝杆滑块B、压板A、气缸B以及压板B,丝杆滑块B的顶部通过支杆连接有压板A,压板A内连接有气缸B,气缸B的活塞杆连接于压板B的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智能裁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电动机A、收料辊、导向辊以及放料辊,所述电动机A的电机轴连接于收料辊,收料辊以及放料辊分别以机架的中轴线为轴心对称安装在调节机构上,两组导向辊分别安装在两个升降机构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智能裁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电动机B、丝杆A、丝杆滑块A、弹簧以及连接块,所述电动机B的电机轴穿过机架连接于丝杆A的一端,丝杆A的另一端连接于机架的底部内壁上,丝杆A上连接有丝杆滑块A,丝杆滑块A上连接有弹簧的一端,弹簧的另一端连接于连接块的一侧,连接块的另一侧铰接于导向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智能裁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裁剪机构包括握把、滑块、滑轨、气缸A以及切刀盘,所述握把通过支杆穿过机架的顶部连接于滑块的顶部,滑块滑动连接于滑轨,滑轨安装在机架顶部内壁上,滑块的固定连接有气缸A,气缸A的活塞杆连接于切刀盘。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智能裁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包括电动机D、锥型齿A、两组调节组件以及蜗杆,所述电动机B的电机轴连接于锥型齿A,锥型齿A上以锥型齿A的中轴线为轴心对称设有两组调节组件的一端,两组调节组件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于蜗杆的两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薄膜智能裁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包括锥型齿B、连接杆A、锥型齿C、锥型齿D、连接杆B、锥型齿E、锥型齿F、蜗轮以及连接柱,所述锥型齿B啮合连接于锥型齿A,锥型齿B连接于连接杆A的一端,连接杆A的另一端连接于锥型齿C,锥型齿C啮合连接于锥型齿D,锥型齿D连接于连接杆B的一端,连接杆B的另一端连接于锥型齿E,锥型齿E啮合连接于锥型齿F,锥型齿F连接于蜗杆,蜗杆上啮合连接有蜗轮,蜗轮通过支杆连接于连接柱,连接柱通过滑块滑动连接于机架底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智能裁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机构包括接收器、信号转换器、储存器、数据对比器以及控制器,所述接收器通过导向连接于信号转换器,信号转换器通过导向连接于储存器,储存器通过导向连接于数据对比器,数据对比器通过导线连接于控制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薄膜智能裁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器还通过导线连接于红外测距接收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薄膜智能裁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还通过导线分别连接于红外测距发射器、电动机A、电动机B、电动机C、电动机D、气缸A以及气缸B。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环友高分子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环友高分子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506087.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