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频线圆极化旋转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821503082.1 | 申请日: | 2018-09-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7384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2 |
| 发明(设计)人: | 王国栋;孔芳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华讯方舟雷达技术装备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Q15/24 | 分类号: | H01Q15/24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中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74 | 代理人: | 李俊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粤***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金属片 圆极化 双频 电感 本实用新型 单元结构 极化旋转 介质基片 旋转器 矩形金属片 倍频效应 传输特性 调控作用 阻抗响应 极化场 线极化 相位差 正交的 等幅 级联 对称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双频线圆极化旋转器,由单元结构排列而成,所述单元结构包括介质基片,所述介质基片正、反面分别附有一对金属片,所述一对金属片相互对称而设置,且所述一对金属片之间连接有集总器件。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利用由集总器件电感级联的矩形金属片对TE和TM波的不同阻抗响应以及集总器件电感的调控作用,实现对相互正交的极化场的等幅、相位差90°的传输特性,从而实现线极化‑圆极化的极化旋转;利用倍频效应实现双频极化旋转特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极化转换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双频线圆极化旋转器。
背景技术
极化技术作为一项重要的干扰、抗干扰技术也成为了军事科研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因此,为适应现代信息密集多边的特点,一副天线仅具有一种极化已不适应现代通信系统的要求。对天线的快速的极化转换的要求日益迫切。现有的圆极化方式主要有波导圆极化旋转器和光栅圆极化旋转器。波导圆极化旋转器由于尺寸的限制,大大降低了其应用范围,光栅式圆极化旋转器则有轴比不稳定,带宽较窄,损耗较大且大多数无法实现多频段内的极化转换特性等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双频线圆极化旋转器,利用倍频效应实现双频极化旋转特性。
双频线圆极化旋转器,由单元结构排列而成,所述单元结构包括介质基片,所述介质基片正、反面分别附有一对金属片,所述一对金属片相互对称而设置,且所述一对金属片之间连接有集总器件。
进一步的:所述单元结构成周期性排列。
进一步的:所述单元结构按照4×4的方式成周期性排列。
进一步的:所述金属片为矩形金属片。
进一步的:所述单元结构为13.4mm*12mm*3mm规格的长方体。
进一步的:所述集总器件为一电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利用由集总器件电感级联的矩形金属片对TE和TM波的不同阻抗响应以及集总器件电感的调控作用,实现对相互正交的极化场的等幅、相位差90°的传输特性,从而实现线极化-圆极化的极化旋转;利用倍频效应实现双频极化旋转特性,且传输系数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双频线圆极化旋转器中所述单元结构1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双频线圆极化旋转器中所述单元结构1的后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双频线圆极化旋转器中所述单元结构1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双频线圆极化旋转器的正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双频线圆极化旋转器的侧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双频线圆极化旋转器在低频段对于垂直于入射的TE波和TM波的传输系数仿真结果。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双频线圆极化旋转器在低频段对于垂直于入射的TE波和TM波的相位响应仿真结果。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双频线圆极化旋转器在高频段对于垂直于入射的TE波和TM波的传输系数仿真结果。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双频线圆极化旋转器在高频段对于垂直于入射的TE波和TM波的传输系数相位响应仿真结果。
图10和图11分别是在引入极化旋转器情况的下,两线极化微带天线的轴比仿真结果。
图中编号:1、单元结构,2、介质基片,3、导电片,4、集总器件。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华讯方舟雷达技术装备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华讯方舟雷达技术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50308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