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注射器针头安全套管有效
| 申请号: | 201821502251.X | 申请日: | 2018-09-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90488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2 |
| 发明(设计)人: | 李贺;刘电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深圳福田) |
| 主分类号: | A61M5/32 | 分类号: | A61M5/32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博锐专利事务所 44275 | 代理人: | 张明 |
| 地址: | 518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大端 开口 小端开口 回转体 注射器针头 安全套管 开口处 小端 本实用新型 误伤 针头插入 中空结构 针头 连通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注射器针头安全套管,包括一端具有开口的中空结构的主体,主体的开口处设有引导回转体,引导回转体的一端为大端,大端具有大端开口,引导回转体的另一端为小端,小端具有小端开口,大端开口与小端开口相连通,大端开口的直径大于小端开口的直径,小端开口的直径大于或等于主体的开口的直径,小端开口连通主体的开口,大端开口远离主体设置。主体的开口处设置引导回转体,引导回转体的大端开口的存在增加了针头插入的容错空间,大大减少甚至是避免医务人员回套针头时误伤自己的情况的发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射器,尤其涉及注射器针头安全套管。
背景技术
现阶段绝大多数医院使用的注射器针头保护套管是一种直筒型的塑料套管,直径约为6mm左右,套口面积小,医务人员注射完毕回套过程中容易偏出,误刺伤自己,从而导致医源性感染一些传染病(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实际应用过程中导致医护人员误伤的,往往仅为2至3mm的偏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防止医务人员回套针头时误伤自己的注射器针头安全套管。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注射器针头安全套管,包括一端具有开口的中空结构的主体,所述主体的所述开口处设有引导回转体,所述引导回转体的一端为大端,所述大端具有大端开口,所述引导回转体的另一端为小端,所述小端具有小端开口,所述大端开口与所述小端开口相连通,大端开口的直径大于所述小端开口的直径,所述小端开口的直径大于或等于所述主体的所述开口的直径,所述小端开口连通所述主体的所述开口,所述大端开口远离所述主体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引导回转体包括防刺内环,所述防刺内环的外壁上套设有软质外环。
进一步的,所述防刺内环的材质为软塑胶。
进一步的,所述防刺内环的材质为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或聚氯乙烯。
进一步的,所述软质外环的材质为硅胶。
进一步的,所述软质外环的外壁与所述主体的外壁平滑过渡。
进一步的,所述主体的开口处具有朝内延伸的卡环。
进一步的,所述卡环远离所述主体的一侧设有引导块,所述引导块的外侧抵触所述引导回转体的内壁,所述引导块的内侧设有引导斜面。
进一步的,所述大端开口的直径为16-20mm。
进一步的,所述大端开口的直径为18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主体的开口处设置引导回转体,引导回转体的大端开口的存在增加了针头插入的容错空间,让按照原本插入路径不能插入安全套管内的针头也能够进入主体中,大大减少甚至是避免医务人员回套针头时误伤自己的情况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注射器针头安全套管的整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注射器针头安全套管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另一种注射器针头安全套管的剖视图。
标号说明:
1、主体;
11、加强筋;
2、引导回转体;
21、防刺内环;
22、软质外环;
3、小端开口;
4、大端开口;
5、卡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深圳福田),未经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深圳福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50225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经济实用型锐器盒
- 下一篇:一种快速排气式输液弯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