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儿科灌肠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821498185.3 | 申请日: | 2018-09-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230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9 | 
| 发明(设计)人: | 廖春;黄玲;童晓维 | 申请(专利权)人: | 宜昌市第三人民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M3/02 | 分类号: | A61M3/02 |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慧宜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6 | 代理人: | 彭娅 | 
| 地址: | 443000***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瓶体 灌肠装置 肛门管 儿科 进液管 排液管 下端 本实用新型 真空泵连接 工作效率 出液管 出液口 灌肠筒 压力管 上端 侧壁 阀门 封堵 通孔 | ||
一种儿科灌肠装置,包括肛门管,肛门管一端封堵且侧壁设有通孔,肛门管另一端分别与进液管、排液管连接,其中进液管与灌肠筒连接,排液管与漏砂瓶连接,漏砂瓶上端通过压力管与真空泵连接,漏砂瓶下端通过出液管分别与第一瓶体、第二瓶体连接,第一瓶体、第二瓶体下端设有带阀门的出液口。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儿科灌肠装置,可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灌肠器领域,尤其是一种儿科灌肠装置。
背景技术
在儿科临床护理工作中,在给小儿患者进行灌肠时,由于没有专用的灌肠器械,一般是用普通的注射器拔去针头后抽取液体注入到患儿的肛门内,再由患儿自行排便把废液排出,操作麻烦,费时费力。另外,在清洁灌肠后,要求排出液清洁无粪质,若一次灌肠无法达到这点,就需反复插管,患者反复如厕排泄,反复插管刺激患者肛门,增加患者痛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儿科灌肠装置,能够避免反复插管,减少小儿患者痛苦,另外可自行完成收集并避免收集管道堵塞。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儿科灌肠装置,包括肛门管,肛门管一端封堵且侧壁设有通孔,肛门管另一端分别与进液管、排液管连接,其中进液管与灌肠筒连接,排液管与漏砂瓶连接,漏砂瓶上端通过压力管与真空泵连接,漏砂瓶下端通过出液管分别与第一瓶体、第二瓶体连接,第一瓶体、第二瓶体下端设有带阀门的出液口;所述出液管上设置有调节阀,调节阀包括带开口的弧形挡板,弧形挡板上端设有圆形过滤板,圆形过滤板与出液管横截面相适应,过滤板顶端通过拨板伸出出液管上端长方形插口外并与弹簧连接,弹簧另一端与出液管外的连接板连接。
所述灌肠筒为注射式灌肠筒,包括筒体,筒体内设有活塞杆。
所述漏砂瓶两端粗中间细,漏砂瓶包括漏砂上部、漏砂下部,漏砂上部、漏砂下部螺纹连接。
所述排液管伸入到漏砂上部中,且出液口竖直向下指向漏砂下部。
本实用新型一种儿科灌肠装置,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通过设置真空泵、漏砂瓶、进液管、排液管及肛门管,灌入肠液完成后,可直接引出排泄物,避免了反复插管增加患者痛苦,同时患者不需着急反复上厕所。
2)、通过设置漏砂瓶,漏砂瓶一方面可形成负压腔方便引出排泄物,另一方面可方便观察排出液中是否还存在粪质,以确定灌肠是否彻底;而通过设置第一瓶体、第二瓶体及调节阀,废液在重力作用下从漏砂瓶中落入到第一瓶体、第二瓶体中,因此可对排出的废液进行集中收集处理且避免管路堵塞,保证灌肠手术高效省力。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简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肛门管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漏砂瓶的主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出液管与调节阀的连接示意图(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调节阀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出液管的某一段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调节阀的主剖视图。
图中:肛门管1,通孔2,进液管3,排液管4,漏砂瓶5,漏砂上部5-1,漏砂下部5-2,压力管6,真空泵7,出液管8,第一瓶体9,第二瓶体10,出液口11,灌肠筒12,筒体12-1,活塞杆12-2,弧形挡板13,圆形过滤板14,拨板15,弹簧16,连接板17,长方形插口18,透明收集槽19,调节阀20。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宜昌市第三人民医院,未经宜昌市第三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49818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止肛门管堵塞的儿科灌肠装置
 - 下一篇:一种胰岛素泵专用外出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