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油田矿井余热利用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1494598.4 | 申请日: | 2018-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90256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5 |
发明(设计)人: | 赵建会;崔笛;张拴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B43/24 | 分类号: | E21B43/24;E21B36/00;F28D15/02;F24D3/18;F25B30/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0054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田 余热利用系统 矿井 热泵机组 储油罐 热管式 供电系统 余热 本实用新型 第二换热器 第一换热器 供热水系统 采油系统 地板辐射 发电系统 矿井污水 余热提取 原油 热管 接力 采集系统 采油效率 节能环保 采油管 油井 锚杆 热害 污水 | ||
1.一种油田矿井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利用井筒深层稠油高温提高井筒上部稠油温度的接力热管式采油系统、提取油田矿井深层余热用于发电以供给建筑暖通设备及生活用热水的油田矿井深层余热利用系统和提取油田矿井污水余热对原油外输管道、储油罐维温及室内进行供暖的油田矿井污水余热利用系统,所述接力热管式采油系统(1)包括首尾相连的热管式采油管(17)和热管锚杆(5);所述油田矿井深层余热利用系统包括供电系统(6)和供热水系统(7),所述供电系统(6)包括依次连接的辅以热管锚杆(5)的深层余热热管采集系统(2)、第一换热器(3)和发电系统(4),所述第一换热器(3)与供热水系统(7)连接;所述油田矿井污水余热利用系统(14)包括原油外输管道(16)、储油罐(15)、第二换热器(11)、热泵机组(10)和地板辐射管(9),所述原油外输管道(16)与储油罐(15)连接,所述原油外输管道(16)、储油罐(15)、第二换热器(11)、地板辐射管(9)均与热泵机组(10)连接,所述地板辐射管(9)设置在房屋室内地面下,所述热泵机组(10)与发电系统(4)连接。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田矿井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式采油管(17)包括套管(17-1)、油管(17-3)、热管(17-4)和热管锚杆(5),所述热管(17-4)同心设置在油管(17-3)内,所述油管(17-3)同心设置在套管(17-1)内,两者之间为油套环空(17-2),所述热管锚杆(5)与套管(17-1)一侧连接。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矿井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17-4)内上部为气体工质(17-5),下部为液体工质(17-6),所述热管(17-4)上部与其对应外侧的油管(17-3)、油套环空(17-2)、套管(17-1)共同构成热管式采油管蒸发段(17-8),所述热管(17-4)下部与其对应外侧的油管(17-3)、油套环空(17-2)、套管(17-1)共同构成热管式采油管冷凝段(17-7)。
4.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矿井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锚杆(5)包括托板(5-1)、杆体(5-2)、真空腔(5-3)、吸液芯(5-4)、工作液(5-5)和螺纹头(5-6),所述螺纹头(5-6)与托板(5-1)一侧连接,所述托板(5-1)另一侧与杆体(5-2)连接,所述杆体(5-2)上下两侧夹层为吸液芯(5-4),内部为真空腔(5-3),所述真空腔(5-3)内部含有工作液(5-5)。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田矿井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深层余热热管采集系统(2)包括热管锚杆(5)、热管外壳(2-4)、内置套管(2-5)、泡沫铁镍材料(2-3)、蒸汽通道(2-1)和冷凝水通道(2-2),所述内置套管(2-5)同心设置在热管外壳(2-4)内,所述内置套管(2-5)的上端开口、下端与热管外壳(2-4)的底部焊接密实,所述泡沫铁镍材料(2-3)焊接在内置套管(2-5)与热管外壳(2-4)的下部之间,所述蒸汽通道(2-1)的一端与热管外壳(2-4)的上端连通,所述冷凝水通道(2-2)的一端与热管外壳(2-4)的上部连通,所述蒸汽通道(2-1)的另一端和冷凝水通道(2-2)的另一端均与第一换热器(3)的蒸发端连接,所述热管锚杆(5)连接在热管外壳(2-4)两侧,所述接力热管式采油系统(1)的热管锚杆(5)和深层余热热管采集系统(2)的热管锚杆(5)临近一侧紧靠,所述热管外壳(2-4)竖直设置且底部位于深层油田矿井区内,所述内置套管(2-5)位于油田矿井区的热管外壳(2-4)内,所述蒸汽通道(2-1)和冷凝水通道(2-2)均位于矿井区外。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矿井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置套管(2-5)的上部直径小于内置套管(2-5)的下部直径,所述内置套管(2-5)的下部与其对应外侧的热管外壳(2-4)、热管锚杆(5)段共同构成深层热管蒸发段(2-7),所述内置套管(2-5)的上部与其对应外侧的热管外壳(2-4)段共同构成深层热管绝热段(2-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科技大学,未经西安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494598.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注水井酸化解堵系统
- 下一篇:一种井下钻孔作业气渣分离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