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功能滴灌带自动回收机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821494465.7 | 申请日: | 2018-09-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7003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5 |
| 发明(设计)人: | 高志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志明 |
| 主分类号: | B65H75/40 | 分类号: | B65H75/4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王昊 |
| 地址: | 466700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车体 转动轴 自动回收机构 本实用新型 车轮 滴灌带 支撑架 齿轮 转轴 车身 链条传动机构 支撑固定机构 缠绕装置 传动相连 工作效率 连接机构 螺母固定 侧边 铰接 轮轴 行驶 回收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滴灌带自动回收机构,包括车体,所述车体通过车身连接机构用螺母固定车身,所述车体的底部设有支撑架和车轮,所述支撑架通过支撑固定机构固定在所述车体上,所述车轮通过转轴固定在所述车体上,所述车轮的轮轴侧边设有齿轮,所述齿轮通过链条传动机构与转动轴传动相连,所述转动轴与通过转轴与所述车体铰接,所述转动轴的端部设有缠绕装置;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回收效率高,能快速行驶,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滴灌带回收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多功能滴灌带自动回收机构,属于滴灌带回收装置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滴灌技术在大田作物中的广泛应用,滴灌带的应用面积也在不断加大,滴灌带的投入在滴灌技术的投入中占很大比例,如果将滴灌带回收利用可以大幅降低滴灌技术应用的成本,而且如不及时回收,残存在土壤中,将会破坏土壤结构,影响作物生长。因此,滴灌带的回收和重复使用是减少滴灌技术投资、降低成本的重要措施,对环境保护也具有积极的意义,所以滴灌带的回收已成为人们亟待解决的问题。现有的旧滴灌带回收主要以人工为主,滴灌带全部由人工回收并卷成卷,这样劳动强度较大,投入人力较多,回收成本高,作业效率低,而且回收的滴灌带卷松散,不利于搬运和运输;现有技术中也有采用机械回收的,但是这些回收机结构复杂、使用方式单一,维修困难;而且现有技术中回收机的卷带装置一般采用转轴或者滚筒,随着滴灌带卷厚度的不断增大,卷带装置卷带速度与滴灌带回收机前进速度逐渐不同步,容易产生拖带和断带,卷带效率低,回收速度慢;拆卸成卷后的滴灌带速度慢,在平时不工作的时候,由于回收机构与地面摩擦较大,磨损严重,回收机构寿命短,行驶速度慢,影响了工作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多功能滴灌带自动回收机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回收效率高,能快速行驶,提高了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多功能滴灌带自动回收机构,包括车体,所述车体通过车身连接机构用螺母固定车身,所述车体的底部设有支撑架和车轮,所述支撑架通过支撑固定机构固定在所述车体上,所述车轮通过转轴固定在所述车体上,所述车轮的轮轴侧边设有齿轮,车身带动车轮运转,同时带动齿轮转动,所述齿轮通过链条传动机构与转动轴传动相连,通过齿轮、链条传动机构的转动带动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与通过转轴与所述车体铰接,所述转动轴的端部设有缠绕装置,拥有进行滴灌带的连续缠绕。
进一步的,所述缠绕装置包括滴灌带固定机构,例如固定齿、固定栓等,将滴灌带的一端绑到固定机构上,便于滴灌带回收;所述转动轴的末端通过可活动连接轴与可活动固定轴的一端相连,所述可活动固定轴与所述转动轴平行,且另一端通过第二安全锁扣活动连接机构固定在所述车体上,所述可活动连接轴与可活动固定轴之间通过第一安全锁扣活动连接机构相连,所述可活动连接轴与所述转动轴之间设置安全栓,安全栓起到支撑、固定可活动连接轴的作用,当滴灌带回收完毕,取下安全栓。
进一步的,所述车体上设有滴灌带支撑机构和滴灌带传送机构,滴灌带支撑机构用于放置固定的滴灌带,便于滴灌带的连续缠绕回收;滴灌带传送机构用于将滴灌带回收传送使用,起到支撑滴灌带、连续传送的作用,所述滴灌带传送机构例如可以是转滚等结构。
使用时,将滴灌带放至滴灌带支撑机构上,再穿过滴灌带传送机构后,将滴灌带固定到滴灌带固定机构,通过滴灌带固定机构固定后进行连续缠绕,当滴灌带缠绕完毕后,将安全栓扣打开,打开第一安全锁扣活动连接机构和第二安全锁扣活动连接机构,自由活动受访的可活动连接轴和活动固定轴,将缠绕完毕的滴灌带自动取下即可。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回收效率高,能快速行驶,提高了工作效率。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志明,未经高志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49446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通信线缆的绕线器
- 下一篇:一种消防水带自动收卷装置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