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菌灵合成氨解工艺中的多釜串联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1492903.6 | 申请日: | 2018-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528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4 |
发明(设计)人: | 陈永贵;黄中桂;蔡小林;袁晓林;杨镭;王先武;罗立忠;袁树林;章子虎;张俊;丁锐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东至广信农化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19/00 | 分类号: | B01J19/00;B01J19/18;B01J19/24;C07D235/32 |
代理公司: | 合肥鼎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2 | 代理人: | 叶丹 |
地址: | 2472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反应釜 合成氨 多釜串联 多菌灵 本实用新型 连接管道 副产物 右端面 左端面 温度表 压力表 酸碱度 反应釜内壁 陶瓷加热器 氮气 安全隐患 产品色泽 固定设置 搅拌装置 过滤网 进气管 通入管 位置处 气压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多菌灵合成氨解工艺中的多釜串联结构,包括第一反应釜,第一反应釜的右侧设置有第二反应釜,第二反应釜的右侧设置有第三反应釜,第一反应釜右端面与第二反应釜左端面之间以及第二反应釜右端面与第三反应釜左端面之间连接有连接管道,第一反应釜内壁对应连接管道的位置处固定设置有过滤网,本实用新型为多菌灵合成氨解工艺中的多釜串联结构,通过设置搅拌装置、陶瓷加热器、压力表、温度表、氮气通入管和进气管等,达到了使反应更加充分,调节反应温度、气压、酸碱度,提高产品色泽和处理有毒副产物的效果,解决了大多数多菌灵合成氨解工艺的多釜串联结构中反应不够充分、存在安全隐患以及反应产生大量有毒副产物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多菌灵合成氨解工艺领域,具体为多菌灵合成氨解工艺中的多釜串联结构。
背景技术
菌灵又名棉萎灵、苯并咪唑44号,是一种广谱性杀菌剂,对多种作物由真菌(如半知菌、多子囊菌)引起的病害有防治效果,可用于叶面喷雾、种子处理和土壤处理等,在多菌灵合成氨解工艺中的多釜串联结构,大多数由于氧气的存在,会导致邻苯二胺的氧化,而导致产物产率的降低,且在制备多菌灵时,产品的色泽不纯且会附带有大量的有毒副产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多菌灵合成氨解工艺中的多釜串联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多菌灵合成氨解工艺中的多釜串联结构,包括第一反应釜,所述第一反应釜的右侧设置有第二反应釜,所述第二反应釜的右侧设置有第三反应釜,所述第一反应釜右端面与第二反应釜左端面之间以及第二反应釜右端面与第三反应釜左端面之间连接有连接管道,所述第一反应釜内壁对应连接管道的位置处固定设置有过滤网,所述第一反应釜和第二反应釜的内壁上均固定安装有陶瓷加热器,所述第一反应釜、第二反应釜和第三反应釜的上方开口处均固定安装有密封盖,所述第一反应釜和第二反应釜上方密封盖上均固定安装有搅拌装置,所述第一反应釜上方密封盖的上端面固定设置有加液管,所述加液管位于搅拌装置的左侧,所述第二反应釜上方密封盖的上端面固定设置有加料口,所述加料口位于搅拌装置的左侧,所述第二反应釜的左端面上端固定连接有氮气通入管,所述第三反应釜的左端面上端固定连接有进气管。
优选的,所述搅拌装置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位于密封盖上端面的中心轴线处,所述安装座的上方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设置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下端贯穿密封盖并延伸至密封盖的下方,所述转动杆的表面固定设置有均匀分布的若干个搅拌叶。
优选的,所述第一反应釜上方密封盖的上端面固定安装有温度表,所述温度表位于安装座的右侧,所述温度表的下端探针贯穿密封盖并延伸至第一反应釜的内部,所述第二反应釜上方密封盖的上端面固定安装有压力表,所述压力表位于安装座的右侧,所述压力表的下端探针贯穿密封盖并延伸至第二反应釜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第一反应釜和第二反应釜上方密封盖的上端面均固定设置有滴液管。
优选的,所述连接管道上固定设置有安全阀和水泵,所述安全阀位于水泵的左侧。
优选的,所述第一反应釜、第二反应釜和第三反应釜的下端面均固定安装有加固底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东至广信农化有限公司,未经安徽东至广信农化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49290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常压烷氧基化实验装置
- 下一篇:带可动折流板的前驱体共沉淀反应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