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效垃圾除臭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1492597.6 | 申请日: | 2018-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938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4 |
发明(设计)人: | 何小松;朱晔晔;杨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何小松;江苏净美莱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杨超 |
主分类号: | B01D47/06 | 分类号: | B01D47/06;B01D53/78;B01D53/00;B01D53/74;B01D53/26;B01D53/04;B01D53/84;B01D53/72;B01D53/44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思博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26 | 代理人: | 孙建玲;刘冬梅 |
地址: | 100012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垃圾废气 废气处理装置 废气引入装置 本实用新型 气体传输管 除臭系统 高效垃圾 处理塔 淋洗室 风机 垃圾除臭系统 多功能单元 材料吸附 除臭单元 颗粒过滤 生物降解 有效实现 排气口 串连 臭味 除臭 除菌 淋洗 排出 去除 引入 联合 | ||
1.高效垃圾除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废气引入装置和废气处理装置;
所述废气引入装置包括气体传输管(100)和风机(200),垃圾废气在风机(200)作用下进入气体传输管(100),并将垃圾废气引入到后续废气处理装置;
所述废气处理装置包括水平串连的淋洗室(300)和处理塔(400),垃圾废气由淋洗室(300)进入,经处理后由处理塔(400)的排气口(440)排出;
所述淋洗室(300)为封闭装置,淋洗室(300)顶部安装喷头(310),通过喷洒的除臭液洗去通入的垃圾废气中产生臭味的成分,并降低气体中的固体颗粒量;
所述处理塔(400)由下至上依次包括垂直串联并行的干燥单元(410)、光处理单元(420)和吸附单元(430),干燥单元(410)中填充吸水材料,用于吸附垃圾废气中由淋洗室(300)带出的水分;光处理单元(420)中设置紫外灯(421),用于气体中有机物的降解和微生物的灭活;所述吸附单元(430)中填充吸附材料,用于吸附垃圾废气中产生臭味的气体成分,对垃圾废气进行深度净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垃圾除臭系统,其特征在于,在风机(200)前面或风机(200)后面设置过滤箱(600),过滤箱(600)中填充有轻质多孔材料,对垃圾废气中固体颗粒物质进行滤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垃圾除臭系统,其特征在于,垃圾废气由淋洗室(300)下部通入;
淋洗室(300)的喷头(310)数量为多个;
淋洗室(300)中横向固定有一层丝网(340);或者,淋洗室(300)中横向固定有多层丝网(340),在纵向方向上多层丝网之间具有设定间距。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垃圾除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淋洗室(300)底部设置“V”型导流槽(350),喷淋下的除臭液汇聚于“V”型导流槽(350)中,导出淋洗室(30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垃圾除臭系统,其特征在于,干燥单元(410)、光处理单元(420)和吸附单元(430)相互独立且允许气体流通;
干燥单元(410)、光处理单元(420)和吸附单元(430)之间通过管道连通;或者,在干燥单元(410)、光处理单元(420)和吸附单元(430)之间分别构筑多孔墙(700),多孔墙(700)上开设连通两侧空间的多个纵向通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效垃圾除臭系统,其特征在于,光处理单元(420)中的紫外灯(421)的个数为一个或多个,且光处理单元(420)的内壁表面覆盖有光催化材料涂层。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效垃圾除臭系统,其特征在于,紫外灯(421)的个数为多个;
每个紫外灯(421)外套设有内壁涂有光催化材料涂层的套管(423),各套管(423)纵向平行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高效垃圾除臭系统,其特征在于,当干燥单元(410)和光处理单元(420)通过管道输送垃圾废气时,该管道分别将垃圾废气传送至各套管(423)内;
当干燥单元(410)和光处理单元(420)通过多孔墙(700)允许垃圾废气流通时,套管(423)下端与多孔墙(700)接触,多孔墙(700)上的纵向通孔均落入各套管(423)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垃圾除臭系统,其特征在于,吸附单元(430)中填充的吸附材料为负载有除臭细菌的活性炭。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垃圾除臭系统,其特征在于,排气口(440)与自动监测装置(800)连接,通过自动监测装置(800)测定排出气体的成分及含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何小松;江苏净美莱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杨超,未经何小松;江苏净美莱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杨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492597.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环保的工业废气处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余热回收烘干节能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