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结构改进的变压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1487510.6 | 申请日: | 2018-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86738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9 |
发明(设计)人: | 曾源;简宽赐;李中远;郭玮东;黄伟芃;冯其;黄思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泉州恒泰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27/30 | 分类号: | H01F27/30;H01F27/29;H01F27/32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博一专利事务所 35213 | 代理人: | 洪渊源 |
地址: | 362300 福建省泉***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绝缘外罩 接脚部 绕线筒 变压器 磁芯 本实用新型 安规距离 结构改进 绕线骨架 简化生产工序 传统变压器 自动化生产 安规要求 缠绕线圈 人工作业 上下两端 生产效率 线圈导线 绕过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结构改进的变压器,包括绕线骨架、磁芯和绝缘外罩,绕线骨架包括用于缠绕线圈的绕线筒柱,磁芯分别组合在绕线筒柱的上下两端,绝缘外罩套设于绕线筒柱及磁芯外侧,绕线筒柱其中一端的一侧设有第一接脚部,绝缘外罩上设有与第一接脚部相对应的第二接脚部。本实用新型通过线圈导线必须绕过绝缘外罩与第二接脚部连接,不仅大幅度增加变压器的安规距离,使得变压器在不改变体积的情况下,能够符合更高规格的安规要求,而且克服传统变压器需要大量的人工作业增加安规距离,简化生产工序,降低生产成本,高度适应于当前自动化生产模式,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压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指一种结构改进的变压器。
背景技术
变压器是电子产品中不可或缺的电子零件之一,而变压器的主要作用是转换电子电路中的驱动电压,如可将市电电压降低的电源变压器,又如笔记型、计算机、医疗电子设备等所使用的外接式电源供应器 (AC Adapter) 模块中将工作电压升 / 降压的变压器等等,故变压器的规格种类相当繁杂,很少有固定的规格,大都因应客户的需求而订制变压器。
随着时代变迁,电子设备也越加精密,因为对变压器的安规距离要求越来也高,例如部分医疗电子设备中,对于变压器的安规距离要求至少为12㎜,而一般的变压器正常绕线后的安规距离仅为8mm,远远达不到规定要求,而为了增加安规距离,通常的做法是在变压器的输出端套设套管,但是该方式需要大量的人工作业,生产工序繁琐,且成本高,难以适应于当前自动化的工业发展趋势。此外,由于现有变压器在绕线骨架安装磁芯后,会在磁芯上套设绝缘的外罩,变压器的尺寸将取决于磁芯厚度、绕线骨架及绝缘外罩的尺寸。绕线骨架及绝缘外罩由于当前成熟的工业技术,其精度相当准确,但是,由于磁芯的加工技术,必然使得磁性在厚度上存有一定的工差,因而导致各个变压器的尺寸存在有一定的工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改进的变压器,使得变压器在不改变体积的情况下,不仅便于加工生产,而且能够符合更高规格的安规要求。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结构改进的变压器,包括绕线骨架、磁芯和绝缘外罩,所述绕线骨架包括用于缠绕线圈的绕线筒柱,所述磁芯分别组合在绕线筒柱的上下两端,所述绝缘外罩套设于绕线筒柱及磁芯外侧,所述绕线筒柱其中一端的一侧设有第一接脚部,所述绝缘外罩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接脚部相对应的第二接脚部。
进一步地,所述绕线筒柱其中一端的另一侧设有一绕线钩部,所述线圈的输入端或输出端导线上拉绕于所述绕线钩部后下拉延伸至所述绝缘外罩外,与所述第二接脚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绝缘外罩内间隔布置有若干个用于固定限位所述绕线骨架的卡榫和/或卡槽。
进一步地,所述绝缘外罩内设有一用于顶持所述绕线骨架的内台阶。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的同尺寸、同规模的变压器而言,通过将第二接脚部设置于绝缘外罩上,线圈导线必须绕过绕线钩部和绝缘外罩与第二接脚部连接,不仅大幅度增加变压器的安规距离,使得变压器在不改变体积的情况下,能够符合更高规格的安规要求,而且克服传统变压器需要大量的人工作业增加安规距离,简化生产工序,降低生产成本,高度适应于当前自动化生产模式,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
2、本实用新型绕线钩部的设置,不仅能够增加变压器的安规距离外,还能够避免导线下拉时与线圈接触,进一步增加变压器的安全性及稳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泉州恒泰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泉州恒泰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48751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