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炉冶炼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486749.1 | 申请日: | 2018-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87481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6 |
发明(设计)人: | 潘宏涛;王佳;李佳辉;于灏;邱明罡;戈义彬;陈卫强;李博;安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C5/52 | 分类号: | C21C5/52;F27D17/00;F23G7/0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王春光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炉冶炼装置 烟气净化 密闭式电炉 回收单元 本实用新型 电炉单元 冶炼 电炉烟气 钢铁冶金 节能减排 密封连接 烟气回收 回收 全密闭 除尘 电炉 耗能 烟气 拆卸 通电 | ||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炉冶炼装置,涉及钢铁冶金技术领域,电炉冶炼装置包括电炉单元和烟气净化回收单元,电炉单元至少包括密闭式电炉,密闭式电炉与烟气净化回收单元能拆卸地密封连接。在密闭式电炉通电冶炼的整个过程中利用烟气净化回收单元对产生的烟气进行烟气净化回收。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电炉冶炼装置,使在全密闭的状态下进行冶炼和烟气回收,不但能够降低电炉除尘的负荷和耗能,还能回收电炉烟气中的CO,节能减排。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铁冶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炉冶炼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电炉炼钢过程中炉门、电极孔、上炉壳和炉盖的水冷盘管间隙、炉盖排烟管和外部排烟管之间都是出于敞开状态,这样做主要是为了向炉内产生的烟气混入大量空气,利用空气中的氧气促使烟气中的CO(一氧化碳)充分燃烧,以达到安全放散的要求。但是空气在带入21%的氧气的同时还带入了大量的氮气和其他惰性气体,除氧气之外的其他气体还是要进入电炉炉内、烟气处理系统和除尘系统,氮气进入炉内后再高温电弧下发生裂解,所以这种冶炼方法会造成钢液增氮,大幅增加了电炉除尘风量和能耗,另一方面还不能回收烟气中的CO,不利于节能环保。同时,随着近年来电炉采用强化供氧喷碳、大比例加入DRI(直接还原铁)和大比例兑铁水生产方法的发展,电炉烟气中的CO含量大幅提升,电炉烟气回收利用价值越来越高。如果采用传统的敞开式全燃法的冶炼方法,一方面会需要增加电炉烟气混入的空气量,增大了除尘的烟气量降低除尘效果的同时增加除尘能耗,另一方面不能回收利用电炉烟气中的CO,造成可利用热源的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炉冶炼装置,使在全密闭的状态下进行冶炼和烟气回收,不但能够降低电炉除尘的负荷和耗能,还能回收电炉烟气中的CO,节能减排。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炉冶炼装置,其中,所述电炉冶炼装置包括电炉单元和烟气净化回收单元,所述电炉单元至少包括密闭式电炉,所述密闭式电炉与所述烟气净化回收单元能拆卸地密封连接。
如上所述的电炉冶炼装置,其中,所述密闭式电炉与所述烟气净化回收单元通过伸缩式密闭连接机构能拆卸地密封连接,所述伸缩式密闭连接机构包括炉盖排烟管、外部排烟管和驱动液压缸,所述炉盖排烟管的一端密封连接在所述电炉的炉盖上并与所述电炉的内腔相连通,所述炉盖排烟管的另一端设有固定连接件,所述外部排烟管的一端与所述烟气净化回收单元密封连接,所述外部排烟管的另一端固设有移动连接件,所述移动连接件和所述固定连接件均呈筒状,且所述移动连接件的内壁能与所述固定连接件的外壁密封配合,所述驱动液压缸连接在所述移动连接件的外壁上并能驱动所述移动连接件靠近和远离所述固定连接件。
如上所述的电炉冶炼装置,其中,所述固定连接件和所述移动连接件均为水冷锥形法兰,所述移动连接件的内壁设有第一锥形密封面,所述固定连接件的外壁对应设有第二锥形密封面,所述第二锥形密封面能与所述第一锥形密封面密封配合。
如上所述的电炉冶炼装置,其中,所述外部排烟管内设有烟气检测机构。
如上所述的电炉冶炼装置,其中,所述烟气净化回收单元包括通过烟气管道串联连接的烟气预除尘室、余热锅炉模块、烟气净化模块和烟气回收与储存模块。
如上所述的电炉冶炼装置,其中,所述烟气预除尘室的侧壁上设置有二次燃烧枪。
如上所述的电炉冶炼装置,其中,所述烟气净化回收单元还包括烟气排放模块,所述烟气排放模块通过换向阀连接在所述烟气净化模块和所述烟气回收与储存模块之间的所述烟气管道上。
如上所述的电炉冶炼装置,其中,所述烟气排放模块和所述换向阀之间还设有活性炭吸附装置。
如上所述的电炉冶炼装置,其中,所述密闭式电炉的内壁上还设有泡沫渣高度检测机构和钢液温度检测机构。
如上所述的电炉冶炼装置,其中,所述密闭式电炉的内壁上设有吹氧机构和喷碳机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48674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