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温腐蚀介质阀门的冷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486627.2 | 申请日: | 2018-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87948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26 |
发明(设计)人: | 陆凯;杨天君;杨晓伟;戴海强;张帅;张博;许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宝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D1/00 | 分类号: | F25D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7 | 代理人: | 王一琦 |
地址: | 200941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半壳 阀门 内层板 排热腔 鼓风机 高温腐蚀 介质阀门 冷却装置 输送管路 出风 流动介质输送 本实用新型 弧形板结构 导热材料 控制阀门 快速散热 连通关系 内侧位置 通断状态 外界大气 中心轴线 轴线重合 出气端 阀门轴 开口沿 可拆 空壳 内弧 排布 拼装 开口 包围 | ||
1.一种高温腐蚀介质阀门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鼓风机(1)、输送管路、两个空心壳结构的半壳座(4);
两个半壳座(4)可拆分地拼装在一起且共同包围住阀门(5),所述半壳座(4)包括排热腔(403),所述排热腔(403)的两端均设有与外界大气相接的出风开口(403a),两个出风开口(403a)沿阀门(5)轴向排布;
所述鼓风机(1)的出气端通过输送管路与两个半壳座(4)的排热腔(403)形成连通关系;
所述半壳座(4)的内侧位置设有弧形板结构的、由导热材料制成的内层板(404),所述内层板(404)的中心轴线与阀门(5)的轴线重合,所述阀门(5)对应且靠近内层板(404)的内弧侧,所述内层板(404)的外弧侧对应排热腔(40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温腐蚀介质阀门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管路上设置有用于给气流加热的气流加热部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温腐蚀介质阀门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壳座(4)内置有可透气的内分流层(402),所述内分流层(402)为弧形板结构,且内分流层(402)的中心轴线与内层板(404)的中心轴线重合,所述内分流层(402)将半壳座(4)的内腔分成汇流腔(401)、排热腔(403),且所述排热腔(403)形成于内分流层(402)和内层板(404)之间,所述汇流腔(401)与输送管路形成连通关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温腐蚀介质阀门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分流层(402)上设有多个透气栅孔(402a),所述汇流腔(401)和排热腔(403)通过透气栅孔(402a)形成连通关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温腐蚀介质阀门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有透气栅孔(402a)沿内分流层(402)的轴线等距排布,且透气栅孔(402a)沿内分流层(402)的弧长方向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温腐蚀介质阀门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管路包括主管(2)、一对进气管道(3),所述一对进气管道(3)的进气端与主管(2)的出气端相连通,所述主管(2)的进气端与鼓风机(1)的出气端相连通,所述一对进气管道(3)的出气端分别与两个半壳座(4)的汇流腔(401)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高温腐蚀介质阀门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道(3)的出气端处于汇流腔(401)之内,所述进气管道(3)的出气端设有多个以其轴线为准周向均布的出气孔(3a),所述出气孔(3a)同时连通进气管道(3)和汇流腔(401)。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温腐蚀介质阀门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加热部件包括导热元件(6)、控制器(7),所述导热元件(6)内置在输送管路上,所述控制器(7)与导热元件(6)电性连接且用于控制导热元件(6)的生热过程。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高温腐蚀介质阀门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半壳座(4)的一端相互铰接,所述两个半壳座(4)的另一端均设有圈状结构的耳圈(405),所述两个半壳座(4)在拼合状态下两个耳圈(405)可拆卸地安装在一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宝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宝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486627.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温设备防暑降温自动控制装置
- 下一篇:冷却循环水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