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外后视镜用转向灯和转向灯总成有效
申请号: | 201821485560.0 | 申请日: | 2018-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120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6 |
发明(设计)人: | 韩冰;解胜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12 | 分类号: | B60R1/12;B60Q1/34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孙辉 |
地址: | 315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向灯 外后视镜 本实用新型 壳体 观察 转向灯总成 驾驶 安全隐患 汽车灯光 汽车前方 座位位置 司机 不可见 总成本 坐姿 身高 汽车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外后视镜用转向灯,涉及汽车灯光技术领域。该外后视镜用转向灯包括条状的转向灯本体;转向灯本体设置于外后视镜壳体的外缘;外后视镜安装后,能够从汽车前方观察到转向灯本体,且能够从汽车后方观察到转向灯本体。本实用新型的外后视镜用转向灯,将条状的转向灯设置在外后视镜壳体的外缘,并能够在前方和后方同时可见,则不管司机的坐姿、身高和座位位置如何,他在驾驶过程中都可以及时清楚地观察转向灯,杜绝了司机不可见或忽视转向灯是否工作的状态,降低了驾驶的安全隐患。在此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转向灯总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灯光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外后视镜用转向灯和转向灯总成。
背景技术
汽车外后视镜侧的转向灯一般集成在外后视镜壳体上,在汽车转弯时开启,它为行车安全提供了保障,为本车司机、行人和附近车辆的司机提供预警,使人们能提前知道车辆动向,以做出正确判断。
通常,转向灯故障率低,位于汽车周围的行人和前方的车辆发现转向灯的信息比较准确。而本车司机却不然,由于本车司机体型存在高矮差异,他们在驾驶时的座位调整也存在差别。当汽车转向时,司机的乘坐位置越靠前,越不容易发现转向灯是否正常工作,尤其后视角度较小的转向灯越加难以判断,安全系数越低。
所以,如何改进转向灯在外后视镜的设计布置,提高本车司机对外后视镜转向灯的控制效果和观察效果,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外后视镜用转向灯和转向灯总成,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外后视镜用转向灯存在的后视角度小、司机不易发现转向灯是否正常工作、安全隐患较大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外后视镜用转向灯,包括条状的转向灯本体;所述转向灯本体设置于外后视镜壳体的外缘;外后视镜安装后,汽车前方的行人能够从汽车前方观察到所述转向灯本体,且司机能够从本车驾驶室座位中观察到所述转向灯本体。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所述转向灯本体包裹于外后视镜壳体的前侧曲面和外后视镜壳体的外侧边缘。该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外后视镜壳体前侧曲面的转向灯本体用于提醒汽车前方的路人和车辆的司机,汽车正在变道或转向;外后视镜壳体外侧边缘的转向灯本体用于提醒本车司机汽车正在变道或转向。且转向灯本体包裹于外后视镜壳体,便于安装和维护。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所述转向灯本体设置于外后视镜壳体的前侧曲面,并且贯穿外后视镜壳体的外侧边缘。该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外后视镜壳体前侧曲面的转向灯本体用于提醒汽车前方的路人和车辆的司机,汽车正在变道或转向;贯穿外后视镜壳体外侧边缘的转向灯本体用于提醒本车司机汽车正在变道或转向。且转向灯本体贯穿外后视镜壳体,利于转向灯本体与外后视镜之间的固定。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所述转向灯本体内置LED芯片。该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LED芯片能耗低、灯珠发热量低,大大延长了转向灯的使用寿命。而且LED芯片通电后反应迅速,提高了转向灯的工作效率。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多个LED芯片沿所述转向灯本体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该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依次排列的多个LED芯片中,位于外后视镜壳体前侧曲面的灯珠能够实现次第启闭,提高转向灯对行人和其他车辆的警示效果。而位于外后视镜壳体外侧边缘的灯珠或者贯穿外后视镜壳体外侧边缘的灯珠正常开启和关闭,用于提示本车司机转向灯正常工作。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多个LED芯片并联与电源连接。该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并联的多个LED芯片互相不受干扰,即使其中一个或者若干个灯珠发生故障,整个转向灯仍然能够发挥正常的警示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48556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防眩目感光的内后视镜结构
- 下一篇:汽车带有降噪机构的后视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