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八孔砖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479168.5 | 申请日: | 2018-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94404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7 |
发明(设计)人: | 林江明;林海龙;张继鸿;林华甫;周剑康;林华豪;谢庆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南万绿新型建筑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B3/02 | 分类号: | B28B3/02;B28B1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71900 海南省*** | 国省代码: | 海南;4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砖坯 砖机 转杆 本实用新型 支撑杆 制砖 底座 隔板 电动伸缩杆 工人工作量 表面贯穿 底座顶部 活动连接 挤压成型 搅拌电机 物料混合 出料口 挤压板 搅拌杆 搅拌箱 齿轮 轴承 成型 制造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八孔砖机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板,所述顶板的表面贯穿设置有转杆,所述转杆的底部与底座的顶部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所述转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本实用新型通过隔板和圆柱的设置,达到了便于物料成型的效果,通过搅拌箱、搅拌电机、搅拌杆和出料口的设置,达到了在制砖前将物料混合,避免砖坯出现不合格,影响砖坯质量的效果,通过电动伸缩杆和挤压板的设置,达到了便于对物料进行挤压成型的效果,从而解决了现有的八孔砖机在制砖时物料不能均匀混合,砖坯不合格,需要重新制造,不仅浪费成本,且增加了工人工作量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八孔砖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八孔砖机装置。
背景技术
本机为八孔转盘式高压高强压砖机,是在吸收国内外同类机型优点的基础上改进推出的一种新型产品,该机利用工业废渣:粉煤灰、炉渣、冶渣和各种尾矿渣作主要原料,该机设计合理,性能稳定,工艺可靠,压力大,运转平稳,生产效率高,是建材企事业的理想生产设备,但现有的八孔砖机在制砖时物料不能均匀混合,砖坯不合格,需要重新制造,不仅浪费成本,且增加了工人工作量,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新型八孔砖机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八孔砖机装置,具备在制砖时物料可均匀混合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八孔砖机在制砖时物料不能均匀混合,砖坯不合格,需要重新制造,不仅浪费成本,且增加了工人工作量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八孔砖机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板,所述顶板的表面贯穿设置有转杆,所述转杆的底部与底座的顶部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所述转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顶板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所述转杆表面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转板,所述转板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模具,所述模具的内腔设置有隔板,所述模具内腔的底部设置有圆柱,所述顶板底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搅拌箱,所述顶板的左侧贯穿设置有搅拌电机,所述搅拌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搅拌杆,所述搅拌箱的底部连通有出料口,所述顶板底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挤压板。
优选的,所述转板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竖杆,所述竖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万向轮,所述万向轮的底部与底座顶部的两侧接触。
优选的,所述挤压板与模具的右侧均设置有红外线定位装置。
优选的,所述挤压板的底部设置有凸块,所述凸块的数量与圆柱等同。
优选的,所述电机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减震块,减震块的底部与顶板的底部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顶板、转杆、第一齿轮、电机、第二齿轮、转板和模具的设置,达到了便于使转杆带动转板和模具转动的效果,通过隔板和圆柱的设置,达到了便于物料成型的效果,通过搅拌箱、搅拌电机、搅拌杆和出料口的设置,达到了在制砖前将物料混合,避免砖坯出现不合格,影响砖坯质量的效果,通过电动伸缩杆和挤压板的设置,达到了便于对物料进行挤压成型的效果,从而解决了现有的八孔砖机在制砖时物料不能均匀混合,砖坯不合格,需要重新制造,不仅浪费成本,且增加了工人工作量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通过竖杆和万向轮的设置,达到了在转板转动时进行平衡支撑,避免转板转动出现不稳定的情况,通过红外线定位装置的设置,达到了在挤压板下降时避免挤压板不能准确的将孔对齐的效果,通过凸块的设置,达到了避免物料将孔堵住的效果,通过减震块的设置,达到了在电机工作时进行减震,延长电机使用寿命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模具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南万绿新型建筑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海南万绿新型建筑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47916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3D脆性材料成型机气缸行程调节机构
- 下一篇:一种电发热丝定位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