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低振低噪声的摩托车发动机有效
申请号: | 201821479000.4 | 申请日: | 2018-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87637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9 |
发明(设计)人: | 刘维嘉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天马集团天马摩托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L1/16 | 分类号: | F01L1/16;F01L1/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925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挺杆 挺杆套 内套 缸盖 端板 气缸 摩托车发动机 本实用新型 配气机构 低噪声 弹簧 滚珠 焊接 进气口 活塞 顶端安装 过盈配合 减小振动 内部安装 气门间隙 凸轮外壁 相对移动 移动过程 出气口 减小 外壁 摩擦 噪音 滚动 移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低振低噪声的摩托车发动机,包括配气机构和气缸,所述配气机构由凸轮和挺杆共同组成,所述挺杆的一端焊接有端板,所述端板外壁与凸轮外壁连接,所述气缸的内部安装有活塞,且气缸的一端安装有缸盖,所述缸盖的两侧分别开设有出气口和进气口,且缸盖的顶端安装有挺杆套,所述挺杆套的一端与端板之间焊接有第一弹簧,本实用新型设置了挺杆套、内套、滚珠、第二弹簧和气门间隙,挺杆在进行往复移动时,通过滚珠的滚动实现与内套之间的相对移动,一方面不影响挺杆与内套之间的过盈配合,减小振动噪音,另一方面能够有效减小挺杆在移动过程中的摩擦,而移动时内套与挺杆套之间的相对位置之间仍保持不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摩托车发动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低振低噪声的摩托车发动机。
背景技术
摩托车发动机就是将进入气缸中的燃料混合气点燃使其燃烧所产生的热能变为机械能,并由曲轴将动力通过传动机构传给摩托车后轮而变为车辆行驶动力的机械,而目前市场现有的摩托车发动机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些缺陷,例如发动机气缸内的配气大多通过挺杆的往复运动实现,并且挺杆与缸盖之间一般都会设有一定的气门间隙,以对挺杆的膨胀变形进行补偿,但是在此状态下挺杆的快速移动则会产生一定振动,造成挺杆与缸盖之间的撞击,一方面增大了挺杆的磨损,另一方面形成较大的噪音,另外由于存在膨胀变形使得挺杆的固定效果有限,难以形成良好的固定状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振低噪声的摩托车发动机,以解决现有的气门间隙造成挺杆在移动过程中的振动和膨胀变形,影响挺杆的有效固定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低振低噪声的摩托车发动机,包括配气机构和气缸,所述配气机构由凸轮和挺杆共同组成,所述挺杆的一端焊接有端板,所述端板外壁与凸轮外壁连接,所述气缸的内部安装有活塞,且气缸的一端安装有缸盖,所述缸盖的两侧分别开设有出气口和进气口,且缸盖的顶端安装有挺杆套,所述挺杆套的一端与端板之间焊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套设于挺杆上,所述挺杆套共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挺杆套分别位于出气口和进气口的端口处,所述挺杆套内部的中间位置处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内部嵌入有内套,所述挺杆贯穿于内套的内部,且挺杆外壁与挺杆套内壁之间形成有气门间隙,所述内套由六个变形卡套共同组合而成,每个所述变形卡套的外壁与安装槽的内壁之间均焊接有第二弹簧,且每个变形卡套的内壁上均嵌入有滚珠,相邻两个所述变形卡套之间均形成有变形间隙。
优选的,所述配气机构共设置有两个,且两个配气机构分别与出气口和进气口连接。
优选的,所述缸盖内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凸起。
优选的,六个所述变形卡套均为弧形结构,且六个变形卡套呈环形阵列的方式均匀分布于挺杆的外壁上。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设置了挺杆套、内套、滚珠、第二弹簧和气门间隙,挺杆在进行往复移动时,通过滚珠的滚动实现与内套之间的相对移动,一方面不影响挺杆与内套之间的过盈配合,另一方面能够有效减小挺杆在移动过程中的摩擦,而移动时内套与挺杆套之间的相对位置之间仍保持不变,若挺杆此过程中产生振动,则会带动内套产生同幅度振动,但在第二弹簧的限定下会一定程度的减小内套的振动幅度,以此达到限定挺杆振动幅度的效果,使得挺杆与挺杆套之间始终保持有一定的气门间隙,从而有效避免挺杆与挺杆套或缸盖之间产生撞击,另外挺杆套的内壁上还嵌入有缓冲套,若因其他非正常原因导致挺杆的振动幅度过大,形成挺杆与挺杆套之间撞击时,还能到达一定的减缓效果,有效降低撞击时所产生的噪音,避免形成噪音污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天马集团天马摩托车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天马集团天马摩托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47900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发动机静音配气机构及发动机
- 下一篇:发动机传动结构及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