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光声光谱痕量气体检测的球形共振式光声池有效
申请号: | 201821475090.X | 申请日: | 2018-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607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4 |
发明(设计)人: | 程刚;曹渊;曹亚南;田兴;陈家金;孙春艳;刘锟;高晓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01 | 分类号: | G01N21/01;G01N21/17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泽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44 | 代理人: | 方荣肖 |
地址: | 232001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谐振腔 缓冲腔 麦克风 光声池 共振式光声池 痕量气体检测 本实用新型 出气管道 待测气体 光声光谱 光学窗口 进气管道 连接腔 插槽 空心球形腔体 麦克风连接 背景噪声 声学检测 同轴分布 圆柱形光 灵敏度 体积小 排出 简易 | ||
1.一种用于光声光谱痕量气体检测的球形共振式光声池,包括有用于通入待测气体的进气管道(4)、用于排出待测气体的出气管道(8),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位于光声池中部的球形谐振腔(7),以及第一光学窗口(1)、第一缓冲腔(2)、第一连接腔(3)、麦克风插槽(5)、麦克风连接腔(6)、第二连接腔(9)、第二缓冲腔(10)、第二光学窗口(11);
所述球形谐振腔(7)为空心球形腔体,所述第一光学窗口(1)、第一缓冲腔(2)、第一连接腔(3)、球形谐振腔(7)、第二连接腔(9)、第二缓冲腔(10)、第二光学窗口(11)自光声池一端至另一端依次同轴分布地相连通,且第一光学窗口(1)与第二光学窗口(11)、第一缓冲腔(2)与第二缓冲腔(10)、第一连接腔(3)与第二连接腔(9)分别关于球形谐振腔(7)对称分布;
所述进气管道(4)与第一缓冲腔(2)相连通、出气管道(8)与第二缓冲腔(10)相连通;所述球形谐振腔(7)上方开设有用于插入麦克风的麦克风插槽(5),且麦克风插槽(5)与球形谐振腔(7)之间通过麦克风连接腔(6)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光声光谱痕量气体检测的球形共振式光声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形谐振腔(7)的球腔半径r满足5mm≤r≤10mm;所述出气管道(8)与进气管道(4)的内径R1均满足0<R1≤1mm;所述麦克风连接腔(6)的孔径R2满足0<R2≤1mm;所述第一连接腔(3)与第二连接腔(9)的孔径R3均满足1.5mm≤R3≤2mm,第一连接腔(3)与第二连接腔(9)长度均为第一连接腔(3)或第二连接腔(9)孔径R3的2倍;所述第一缓冲腔(2)与第二缓冲腔(10)的长度均为球形谐振腔(7)的球腔半径r的1/2,且半径均为第一连接腔(3)或第二连接腔(9)孔径R3的3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光声光谱痕量气体检测的球形共振式光声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声池为长方体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理工大学,未经安徽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475090.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携集成式动态光学实验系统平台
- 下一篇:一种双层可调节的产品夹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