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压配电盒及电动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821471903.8 | 申请日: | 2018-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89311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04 |
发明(设计)人: | 王英舜;姜辛;卢磊;李延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元城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1/00 | 分类号: | B60L1/00;B60L50/60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苏胜 |
地址: | 201800 上海市嘉定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压配电盒 壳体 动力电池包 快插连接器 继电器 电路检测装置 连接组件 导电排 上盖 电动汽车 电连接 电动汽车技术 本实用新型 可拆卸连接 高压电 检测电路 凹槽状 用电器 总电流 总电压 内嵌 剥离 体内 一体化 侧面 加工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压配电盒及电动汽车,涉及电动汽车技术领域。该高压配电盒包括:壳体和上盖,壳体与上盖可拆卸连接,壳体呈凹槽状,壳体底部设有快插连接器,快插连接器用于连接动力电池包,壳体的侧面穿设有快插连接组件,快插连接组件用于连接高压用电器,壳体内设置有继电器,继电器分别与快插连接器和快插连接组件电连接,上盖内嵌有导电排和电路检测装置,导电排与电路检测装置加工成一体化,导电排与继电器电连接,电路检测装置用于检测电路中总电压和总电流。实现了将动力电池包内部高压电器件剥离出来,高压配电盒与动力电池包通过快插连接器连接,提高了动力电池包的能量密度,同时还提高了高压配电盒的安全性跟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汽车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高压配电盒及电动汽车。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包主要是向电机控制器、空调系统及充电系统等高压用电器提供大电流,以保证电动汽车正常行驶,而高压配电盒作为电动汽车高压电大电流分配单元,可以对动力电池包进行高压分配。
目前,电动汽车一般采用将高压配电盒安置在动力电池包内部或前发动机舱内,布置在动力电池包内部对动力电池包的能量密度有影响,布置在前发动机舱内部,连接线束长,可靠性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高压配电盒及电动汽车,以解决电动汽车高压配电盒安置在动力电池包内部影响动力电池包的能量密度和布置在前发动机舱内部线束连接方式可靠性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高压配电盒,包括:壳体和上盖,所述壳体与所述上盖可拆卸连接,所述壳体呈凹槽状,所述壳体底部设有快插连接器,所述快插连接器用于连接动力电池包,所述壳体的侧面穿设有快插连接组件,所述快插连接组件用于连接高压用电器,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继电器,所述继电器分别与所述快插连接器和所述快插连接组件电连接,所述上盖内嵌有导电排和电路检测装置,所述导电排与所述电路检测装置加工成一体化,所述导电排与所述继电器电连接,所述电路检测装置用于检测电路中总电压和总电流。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继电器包括主正继电器和主负继电器,所述快插连接组件包括前驱电机连接器,所述主正继电器和所述主负继电器分布在所述壳体的两侧,所述主正继电器分别与所述快插连接器的正极和所述前驱电机连接器的正极电连接,所述主负继电器分别与所述快插连接器的负极和所述前驱电机连接器的负极电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快插连接组件还包括后驱电机连接器,所述主正继电器分别与所述快插连接器的正极和所述后驱电机连接器的正极电连接,所述主负继电器分别与所述快插连接器的负极和所述后驱电机连接器的负极电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快插连接组件还包括慢充连接器,所述主正继电器分别与所述快插连接器的正极和所述慢充连接器的正极电连接,所述主负继电器分别与所述快插连接器的负极和所述慢充连接器的负极电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快插连接组件还包括空调系统连接器,所述主正继电器分别与所述快插连接器的正极和所述空调系统连接器的正极电连接,所述主负继电器分别与所述快插连接器的负极和所述空调系统连接器的负极电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继电器还包括快充正继电器和快充负继电器,所述快插连接组件还包括快充连接器,所述快充正继电器和所述快充负继电器分布在所述壳体的两侧,所述快充正继电器分别与所述快插连接器的正极和所述快充连接器的正极电连接,所述快充负继电器分别与所述快插连接器的负极和所述快充连接器的负极电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高压配电盒还包括预充电阻和预充继电器,所述预充电阻和所述预充继电器与所述主正继电器并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元城汽车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元城汽车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47190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