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结构的压力淬火芯轴有效
申请号: | 201821470637.7 | 申请日: | 2018-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90987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2 |
发明(设计)人: | 陈绍龙;李富勇;杨海龙;刘海;覃渝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铁马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1/673 | 分类号: | C21D1/673;C21D9/32 |
代理公司: | 重庆缙云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50237 | 代理人: | 王翔 |
地址: | 400050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径段 第一径 环形流 油槽 本实用新型 同轴连接 压力淬火 中心孔 同轴 芯轴 心孔 轴向 冷却 淬火过程 内外表面 圆周分布 结合处 均匀性 流油孔 齿圈 接通 合格率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结构的压力淬火芯轴,包括第一径段、第二径段和第三径段;所述第一径段的柱面上开有一个与第一径段同轴的环形流油槽Ⅰ;所述环形流油槽Ⅰ的环形底面上开有呈圆周分布的流油孔;所述第二径段和所述第一径段同轴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二径段和所述第一径段的结合处开有一个与所述第二径段同轴的环形流油槽Ⅱ;所述第一径段和第二径段之间沿轴向开有一个中心孔Ⅰ;所述第三径段和所述第二径段同轴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三径段和第二径段之间沿轴向开有一个中心孔Ⅱ;所述中心孔Ⅱ与所述中心孔Ⅰ接通。本实用新型提高了齿圈零件在淬火过程中的冷却速度和均匀性,减少了零件内外表面冷却速度的差异,大大提高了零件的合格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齿圈类薄壁零件的压力淬火芯轴。
背景技术
目前行业内齿圈的压力淬火主要有天津淬火压床、格里森淬火压床等,然而采用这类淬火压床处理齿圈的合格率仅为50%左右。
采用国内设备进行加工,采用传统的膨胀式模具和固定式模具,零件的合格率底,且膨胀式模具的设计制造周期长,加工费用高。
因此,在使用现有技术的固定式模具下,急需一种能够提高齿圈零件合格率的压力淬火芯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使用现有技术的固定式模具下,为提高齿圈类薄壁零件的淬火合格率,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压力淬火芯轴。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新型结构的压力淬火芯轴,待淬火的零件为齿圈类薄壁零件,用于淬火的模具为固定式模具。
所述固定式模具包括下压模、底板和上压模。所述底板中部为通孔。所述通孔的直径小于待淬火齿圈零件的外径,待淬火的齿圈零件水平正对通孔放置于底板上。所述底板位于下压模和上压模之间。
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径段、第二径段和第三径段。
所述第一径段的柱面上开有一个与第一径段同轴的环形流油槽Ⅰ。所述环形流油槽Ⅰ的环形底面上开有呈圆周均匀分布的若干个流油孔。
所述第二径段和所述第一径段同轴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二径段和所述第一径段的结合处开有一个与所述第二径段同轴的环形流油槽Ⅱ。
所述第一径段和第二径段之间沿轴向开有一个中心孔Ⅰ。
所述第三径段和所述第二径段同轴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三径段和第二径段之间沿轴向开有一个中心孔Ⅱ。所述中心孔Ⅱ与所述中心孔Ⅰ接通。
在淬火时,所述第三径段的底端卡入下压模中。所述第一径段和第二径段穿入底板的通孔并穿入齿圈零件中,与齿圈零件配合。所述上压模往下压,压力作用在所述第一径段的顶面。
进一步,所述第三径段和所述第二径段的结合处开有一个与所述第三径段同轴的环形卡槽。
进一步,所述第一径段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二径段的外径。所述第三径段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二径段的外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是毋庸置疑的,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通过改善压力淬火芯轴的流油冷却方式,设计环形流油槽,同时采用阶梯型设计,提高零件在淬火过程中的冷却速度和均匀性,以减少零件内外表面冷却速度的差异,从而有效控制淬火过程中的变形,使零件合格率提高到70%左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齿圈零件的结构图;
图4为齿圈零件和本实用新型芯轴的配合图;
图5为齿圈零件压淬时的工作简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铁马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铁马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47063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