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废气自动化净化控制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821462331.7 | 申请日: | 2018-09-0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9754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4 |
| 发明(设计)人: | 林文安;徐国平;何孝图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东亚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D53/32 | 分类号: | B01D53/32;B01D53/02;B01D46/3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50100 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甘蔗***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净化箱体 加固板 净化控制系统 废气 控制面板 自动化 固定柱 槽孔 输气 焊接 本实用新型 废气气体 废气烟雾 固定设置 过滤吸附 结构稳定 上下两侧 杂质颗粒 自动净化 沉降 进气管 颗粒物 贯穿 粘黏 感知 探测 凝结 | ||
1.废气自动化净化控制系统,包括净化箱体(1)、加固板(2)和控制面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板(2)与净化箱体(1)焊接设置,所述加固板(2)的一侧固定设置有控制面板(3),所述加固板(2)的一侧设有固定柱(4),且固定柱(4)与净化箱体(1)焊接设置,所述净化箱体(1)的一端贯穿设有输气网(5),所述净化箱体(1)的一端均匀分布有槽孔(6),且槽孔(6)均位于输气网(5)的上下两侧,所述净化箱体(1)顶部的一侧贯穿设有进气管(7);
所述净化箱体(1)包括烟雾传感器(101)、输气管(102)、吸附框(103)和净化框(104),所述烟雾传感器(101)位于净化箱体(1)的内侧,且烟雾传感器(101)与进气管(7)贯穿相连,所述输气管(102)与烟雾传感器(101)贯穿设置,所述输气管(102)的一侧下端贯穿设有吸附框(103),所述吸附框(103)的一侧设有净化框(104),所述净化框(104)与吸附框(103)的底部之间贯穿设有通管(106),所述净化箱体(1)内部的底端通管螺丝固定连接有电机(105),所述净化框(104)的一侧贯穿设有输气槽(107);
所述净化框(104)包括等离子净化器(1041)和固定杆(1042),所述等离子净化器(1041)通过螺丝与净化框(104)固定连接,所述等离子净化器(1041)的一端均匀分布有固定杆(1042),且固定杆(1042)的一侧均与等离子净化器(1041)焊接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气自动化净化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框(104)通管螺母与净化箱体(1)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气自动化净化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气槽(107)的一端与输气网(5)相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气自动化净化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1042)的数量为4个,且固定杆(1042)均呈“长方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气自动化净化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控制面板(3)的信号输出端分别与电机(105)、吸附框(103)、净化框(104)及烟雾传感器(101)的信号接收端呈信号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气自动化净化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面板(3)和吸附框(103)、净化框(104)、烟雾传感器(101)均与电机(105)保持电性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气自动化净化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框(103)为活性炭过滤吸附框(103)。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气自动化净化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面板(3)包括微型电脑、控制开关、调节开关和显示屏。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气自动化净化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面板(3)还包括与云端或上位机的信号发送接收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东亚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福建东亚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462331.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烟气脱硫脱硝一体化处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浮法玻璃生产用脱硫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