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将污水处理成地表水标准回用水的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1821456157.5 | 申请日: | 2018-09-0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7478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6 |
| 发明(设计)人: | 夏天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逸辰环保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01/16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火炬高新区(翔安***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厌氧池 膜生物反应器 污水处理单元 地表水 高密度澄清池 出水水质 滤布滤池 依次连通 好氧池 回用水 污水处理 光催化氧化处理 光催化氧化反应 光催化处理罐 本实用新型 处理设备 工业废水 深度处理 生活污水 污水进口 厌氧反应 出水口 进水口 国标 连通 | ||
一种将污水处理成地表水标准回用水的设备,其包括依次连通的污水处理单元、光催化氧化处理罐、高密度澄清池及滤布滤池:污水处理单元,其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厌氧池、好氧池、第二厌氧池及膜生物反应器,所述第一厌氧池的进水口为污水进口;光催化处理罐,其与所述污水处理单元的膜生物反应器的出水口连通。本实用新型采用厌氧池、好氧池、厌氧池、膜生物反应器,再结合进行光催化氧化反应罐、高密度澄清池、滤布滤池等,对工业废水或生活污水进行深度处理,经过两次的厌氧反应、以及其他多种处理设备处理,出水水质较好,出水水质标准提升至满足国标(GB3838‑2002)的地表水III类或IV类标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处理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将污水处理成地表水标准回用水的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尤其是自从工业革命之后的这段时间里,人们生活和生产用水的不断增多,不仅造成了水资源利用的上升,也造成各种水资源浪费的严重。所以,在当今水资源日益匮乏且污染严重的新时期,水资源危机已成为制约世界上各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成为国家政策、经济、技术上所面临的主要话题和复杂难题。由于人口的不断增多,废水处理问题日益凸显;又因为技术落后、资金短缺、治理难度较大,一直影响着城市环境及其建设。如果不尽快解决这些问题,那么随着城市化的推进,用水量的不断增加,污染将会更加的严重,影响也会更加的恶劣。
水处理的方式包括物理处理、化学处理、生物处理。人类进行水处理的方式已经有相当多年历史,物理方法包括利用各种孔径大小不同的滤材,利用吸附或阻隔方式,将水中的杂质排除在外,吸附方式中较重要者为以活性炭进行吸附,阻隔方法则是将水通过滤材,让体积较大的杂质无法通过,进而获得较为干净的水。另外,物理方法也包括沉淀法,就是让比重较小的杂质浮于水面捞出,或是比重较大的杂质沉淀于下,进而取得。化学方法则是利用各种化学药品将水中杂质转化为对人体伤害较小的物质,或是将杂质集中,水中杂质集合后,体积变大,便可用过滤法,将杂质去除。生物处理是利用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对废水中呈溶解态或胶体状态的有机污染物降解作用,从而使废水得到净化的一种处理方法。废水生物处理技术以其消耗少、效率高、成本低、工艺操作管理方便可靠和无二次污染等显著优点而备受人们的青睐。
当今水资源日益紧缺,对污水回用的需求越来越大。污水经传统水处理设施处理后,可以得到净化,但是即使达到城市污水排放标准(GB18918-2002) 的最高要求,即一级标准的A标准,仍然可能达不到回用要求。因此,如何设计一种用于污水的深度处理的设备,实现提高脱氮除磷的水平的同时,还能提升处理后的出水水质标准,进而满足国标(GB3838-2002)的地表水III类或工V类标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
实用新型内容
综上所述,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将污水处理成地表水标准回用水的设备。
为达到上述目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将污水处理成地表水标准回用水的设备,其包括污水处理单元、光催化氧化处理罐、高密度澄清池及滤布滤池,其中:
污水处理单元,其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厌氧池、好氧池、第二厌氧池及膜生物反应器,所述第一厌氧池的进水口为污水进口,所述好氧池与第一厌氧池之间还设置有一回流管,形成从好氧池至第一厌氧池的循环处理结构;
光催化处理罐,其与所述污水处理单元的膜生物反应器的出水口连通;
高密度澄清池,其与所述光催化处理罐的出水口连通;
滤布滤池,其与所述高密度澄清池的出水口连通。
进一步,所述污水处理单元由一长水池通过三个隔板将其内腔分隔依次形成所述的第一厌氧池、好氧池、第二厌氧池及膜生物反应器,各所述隔板上均开设有至少一个溢流口,形成依次连通第一厌氧池、好氧池、第二厌氧池及膜生物反应器的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逸辰环保科技(厦门)有限公司,未经逸辰环保科技(厦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45615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