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生产挠性覆铜板的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1455049.6 | 申请日: | 2018-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813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1 |
发明(设计)人: | 曾光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曾光龙 |
主分类号: | B32B37/12 | 分类号: | B32B37/12;B32B38/00;B32B15/04;B32B38/16;B32B27/32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15 | 代理人: | 陈万江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南城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挠性覆铜板 铜箔 辊压复合装置 聚四氟乙烯 烘干装置 收卷装置 送料装置 涂胶铜箔 聚四氟乙烯树脂 本实用新型 预处理装置 生产效率 涂料装置 覆铜板 多层 辊压 烘干 配胶 收卷 涂胶 复合 生产 制作 加工 申请 网络 | ||
本实用新型涉及覆铜板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生产挠性覆铜板的系统,其包括预处理装置、配胶装置、铜箔涂料装置、第一送料装置、第一烘干装置、辊压复合装置、第二送料装置以及收卷装置,第一烘干装置处理后的铜箔为涂胶铜箔,所述辊压复合装置用于将多层铜箔或用于将铜箔与涂胶铜箔辊压复合形成挠性覆铜板,所述收卷装置用于对挠性覆铜板收卷。本申请使得聚四氟乙烯铜箔在200‑400℃温度下涂胶、烘干,能够达到聚四氟乙烯树脂的加工温度,可以连续地利用聚四氟乙烯制作用于5G网络的挠性覆铜板,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覆铜板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生产挠性覆铜板的系统。
背景技术
当前的挠性覆铜板,主要有四大类,聚酰亚胺树脂类、聚酯树脂类、其它有机树脂类、环氧-玻纤布基FR—4覆铜箔薄片类,其中以聚酰亚胺树脂类性能比较好,但聚酰亚胺的介电常数为3.4,介质损耗为0.004-0.007,在103HZ时其介电常数为4.0,并且其介电常数与介质损耗随使用频率升高而变化,因此,不适合于5G网络,现有技术中覆铜板行业使用的所有树脂体系中,以聚四氟乙烯(PTFE)的介电性能最好,介质损耗最小,特别是它的介电常数与介质损耗不会随频率的变化而变化,如在1G-77G频段内,它的介电常数与介质损耗都非常稳定。随着通信行业往更高频段方向的演变,在无线宽带网络、通信产品、卫星通信、卫星导航、汽车电子,物联网等领域的电子设备都必须向高频及高速化方向发展,要求这些电子产品必须具有更低的介电常数和更低的介电损耗角正切,最终这些电路都有赖于高频覆铜板才能得以实现,聚四氟乙烯树脂除具有非常优良的高频特性之外,其使用温度范围可以从-190℃―250℃,这也是其他树脂所不具备的,因此纯聚四氟乙烯(PTFE)高频覆铜板最适合于5G网络。
由于聚四氟乙烯树脂是分子结构对称的非极性高分子材料,其与金属的粘接力比较低,由于聚四氟乙烯树脂的加工温度需要370-385℃,并且对生产设备的要求很高,严重制约了聚四氟乙烯在挠性高频覆铜板上的应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生产挠性覆铜板的系统,能够达到聚四氟乙烯树脂的加工温度,可以连续生产聚四氟乙烯挠性覆铜板,提高生产效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生产挠性覆铜板的系统,其包括用于对生产挠性覆铜板的材料预处理的预处理装置、用于对预处理装置预处理后的材料搅拌的配胶装置、用于将配胶装置处理后的材料涂于铜箔的铜箔涂料装置、用于将铜箔输送至铜箔涂料装置的第一送料装置、用于将铜箔涂料装置涂覆后的铜箔烘干的第一烘干装置、用于对第一烘干装置处理后的铜箔进行处理的辊压复合装置、用于将铜箔输送至辊压复合装置的第二送料装置以及用于收卷辊压复合装置处理后的铜箔的收卷装置,第一烘干装置处理后的铜箔为涂胶铜箔,所述辊压复合装置用于将多层铜箔或用于将铜箔与涂胶铜箔辊压复合形成挠性覆铜板,所述收卷装置用于对挠性覆铜板收卷。
进一步地,所述生产挠性覆铜板的系统还包括对辊压复合装置处理后的挠性覆铜板固化的后固化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生产挠性覆铜板的系统还包括用于对挠性覆铜板裁切的分条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配胶装置设有用于对材料计量并向铜箔涂料装置输送材料的计量泵。
进一步地,所述铜箔涂料装置设有用于对材料和铜箔加热的加热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辊压复合装置设有多个热压辊组。
进一步地,所述生产挠性覆铜板的系统还包括氮气室,后固化装置在氮气室的氮气中对辊压复合装置处理后的覆铜板固化。
进一步地,所述预处理装置设有第二烘干装置以及用于承载材料的承载盘,第二烘干装置用于烘干承载盘所承载的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曾光龙,未经曾光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45504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海绵复合粘棉机
- 下一篇:一种铝扣板贴合无纺布的生产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