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天然气压缩回收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444094.1 | 申请日: | 2018-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90658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5 |
发明(设计)人: | 岳波;曾启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能源职业学院 |
主分类号: | C10G5/06 | 分类号: | C10G5/06 |
代理公司: | 重庆信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8 | 代理人: | 穆祥维 |
地址: | 40226***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低温天然气 螺旋管 换热 圆箱 回收处理装置 底板 天然气压缩 上表面 支撑杆 热交换 聚酰亚胺薄膜 本实用新型 安全隐患 换热效果 混凝土面 紧密螺旋 螺旋结构 内部固定 上端固定 氧化腐蚀 锈蚀 玻璃层 侧接触 导温性 恒温水 上端面 上端 耐水 混凝土 流出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天然气压缩回收处理装置,包括混凝土面,所述混凝土面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底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左侧设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上端固定安装有换热圆箱,所述换热圆箱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螺旋管,所述螺旋管的上下侧接触换热圆箱的内部上下端。螺旋管因其螺旋结构,低温天然气体进入其内部时,速度会被立即减缓,而螺旋管为紧密螺旋,其上端面与换热圆箱内部上端接触面积大,低温天然气体可以相对缓速且均匀的与恒温水热交换,低温天然气体换热效果更好,玻璃层和聚酰亚胺薄膜同样具有很好的导温性,它们耐水氧化腐蚀,防止低温天然气体因管道锈蚀而从管道内流出,避免了这种安全隐患。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低温天然气回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天然气压缩回收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对能源的需求日渐增长,国内的液化天然气应用处于蓬勃发展中,对于液化天然气接收站、液化工厂,由于LNG储罐、输送管道不可避免要吸收外部热量,产生了大量的低温天然气,如果不能有效的回收利用低温天然气,直接将其排放大气,不但造成环境的污染,也造成能源的浪费。
现有的天然气压缩回收处理装置,采用水源换热的方法将低温天然气的低温通过水与其换热,用以提高其温度,才能将其传输到压缩机内,进行压缩液化,但与水换热过程中常常采用直管道导通低温天然气,并没有减缓低温天然气流速的作用,且换热面积小,当低温天然气快速从直管道流过时,其低温换热效果很差,同时导通天然气的管道多直接与水源接触,且其多采用铜制成,长期使用会使其快速锈蚀,而管道被锈通后,内部的低温天然气会冒出管道,具有危险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天然气压缩回收处理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天然气压缩回收处理装置,包括混凝土面,所述混凝土面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底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左侧设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上端固定安装有换热圆箱,所述换热圆箱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螺旋管,所述螺旋管的上下侧接触换热圆箱的内部上下端,所述螺旋管的下侧端口固定连接有第一截止阀,所述第一截止阀的出气端口固定连接第一管道,所述螺旋管的左侧设有排入孔,所述排入孔的左端口固定连接有第二管道,所述第二管道的左端口固定连接有第二截止阀,所述第二截止阀的左端口固定连接有天然气排管,所述换热圆箱的上端外缘固定连接圆框的下端,所述底板的上端右部固定安装有水泵,所述水泵的吸水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直角管件,所述圆框的上部右侧设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的右端口固定连接有第二直角管件,所述第二直角管件的下端口固定连接水泵的排水部,所述混凝土面的右侧内部预设有循环水池,所述换热圆箱的内部包含有铝层、铜层、铝合金层、玻璃层和聚酰亚胺薄膜。
优选的,所述圆框的下部右侧设有排水口,排水口的右端口固定连接第三直角管件的左端口。
优选的,所述铝层的外侧粘接铜层的内侧,铜层的外侧粘接铝合金层的内侧,铝合金层的外侧粘接玻璃层的内侧,玻璃层的外侧粘接聚酰亚胺薄膜的内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天然气压缩回收处理装置,螺旋管因其螺旋结构,低温天然气体进入其内部时,气流无法直通,因此速度会被立即减缓,而螺旋管为紧密螺旋,其上端面与换热圆箱内部上端接触面积大,继而使得低温天然气体可以相对缓速且均匀的与恒温水热交换,可使低温天然气体换热效果更好,玻璃层和聚酰亚胺薄膜同样具有很好的导温性,它们耐水氧化腐蚀,在延续换热效果的基础上,可有效防止螺旋管接触水源而被锈蚀,可防止低温天然气体因管道锈蚀而从管道内流出,避免了这种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局部剖切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螺旋管连接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能源职业学院,未经重庆能源职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44409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环保裂解设备的炭黑密封出渣系统
- 下一篇:防堵塞的非芳烃分离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