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反应堆控制棒导向筒锁紧杯焊缝无损检测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821443908.X | 申请日: | 2018-09-0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93437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03 |
| 发明(设计)人: | 李晓蔚;曾晨明;范岩成;张鹏飞;马超;李平仁;汪双印;杨乾飞;吴健荣;束家龙;朱传雨 | 申请(专利权)人: | 岭东核电有限公司;中广核检测技术有限公司;苏州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21C17/10 | 分类号: | G21C17/10 |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孙仿卫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小齿轮 套筒 反应堆控制棒 视频系统 焊缝 大齿轮 导向筒 锁紧 无损检测装置 周向运动机构 轴向运动机构 啮合 机构盖板 轴向电机 齿条管 驱动 本实用新型 周向电机 周向运动 轴承连接 轴向运动 定位座 固定的 下端部 无损 轴向 静止 自动化 图像 清晰 检查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反应堆控制棒导向筒锁紧杯焊缝无损检测装置,它包括定位座、视频系统、用于驱动视频系统沿轴向运动和周向运动的轴向运动机构和周向运动机构。周向运动机构包括静止的大齿轮、与大齿轮固定的静套筒、与静套筒通过轴承连接的动套筒、周向机构盖板、固定在动套筒上的周向电机和其驱动的周向小齿轮,小齿轮与大齿轮啮合;轴向运动机构包括固定在周向机构盖板上的轴向电机、轴向电机驱动的轴向小齿轮、与小齿轮啮合的齿条管;视频系统固定连接于齿条管的下端部。解决了反应堆控制棒导向筒锁紧杯焊缝无损检查的自动化程度不高、图像不清晰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核电检测设备领域,特别一种反应堆控制棒导向筒锁紧杯焊缝无损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核电站反应堆控制棒导向筒(CRGT)的主要功能是对控制棒束的步进运动起导向作用,确保落棒时间满足核安全要求。控制棒导向筒通过螺栓与支撑板连接,同时在螺栓头外部增加锁紧杯,用于防止螺钉松脱。锁紧杯通过4条点焊缝与CRGT安装法兰连接。在CRGT更换过程中,可能由于各种原因,如磕碰等,导致原有的锁紧杯破坏。更换新的锁紧杯后,重新实施锁紧杯点焊,点焊完成后有必要对其进行增强型视频检查,保证焊接质量。由于CRGT陈列布置,且两两之间空间较小,仅80mm左右,且内部存在一部分仪表管线及其支撑架,对视频检查设备要求高。现有的检测方法为手动长杆式,不可避免带来抖动,图像质量不佳,且易磕碰,安全性不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反应堆控制棒导向筒锁紧杯焊缝自动化无损检测装置,以提高检查效果和安全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反应堆控制棒导向筒锁紧杯焊缝无损检测装置,它包括视频系统、分别用于驱动所述视频系统周向和轴向运动的周向运动机构和轴向运动机构以及用于安装所述周向运动机构和轴向运动机构的定位座;
所述周向运动机构包括静止的大齿轮、与大齿轮固定的静套筒、套设于所述静套筒上的动套筒、周向机构盖板、固定在动套筒上的周向电机和由所述周向电机所驱动的周向小齿轮,所述小齿轮与所述大齿轮啮合;
轴向运动机构包括固定在周向机构盖板上的轴向电机、由轴向电机驱动的轴向小齿轮、与小齿轮啮合且沿平行于所述动套筒轴线方向移动的齿条管;视频系统固定连接于齿条管的下端部。
优化的,所述静套筒和所述动套筒之间连接有轴承。
优化的,所述动套筒的下端部的外周设有环形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设有周向限位气缸以及周向感应限位感应器,所述定位座上设有与所述周向限位气缸匹配的周向限位卡口。
优化的,所述定位座内设有定位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相较于手动检查,提高了摄像头的稳定性,水下画面清晰度高,视频检查效果好;且设备周向可定位,一次就位后可检查4 个锁紧杯,检查效率高;轴向运动机构可使摄像头在周向运动时避开障碍物,并使摄像头在检查时达到最佳角度,有利用提高检查过程的安全性和检查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控制棒导向筒锁紧杯焊缝无损检测装置立体视图;
图2为控制棒导向筒锁紧杯焊缝无损检测装置截面示意图;
图中:1.定位座、2、周向运动机构、3.轴向运动机构、4、视频系统、21. 大齿轮、22.静套筒、23.动套筒、24.轴承、25.周向机构盖板、26.周向电机、 27.周向小齿轮、28.周向限位气缸、31.轴向电机、32.轴向小齿轮、33.齿条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以下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岭东核电有限公司;中广核检测技术有限公司;苏州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岭东核电有限公司;中广核检测技术有限公司;苏州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44390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