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直流煤粉燃烧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1440603.3 | 申请日: | 2018-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95408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5 |
发明(设计)人: | 祁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北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D1/00 | 分类号: | F23D1/00 |
代理公司: | 西安亿诺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61220 | 代理人: | 李永刚 |
地址: | 710000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钝体 浓侧 隔板 挡板 直流煤粉燃烧器 燃烧器主体 煤粉气流 回流区 通孔 还原性气氛 空气量调节 空气量减少 煤粉燃烧器 隔板设置 浓度升高 燃烧器壁 依次设置 燃烧器 挡块 滑轨 减小 喷口 磨损 着火 改进 | ||
一种新型直流煤粉燃烧器,属于煤粉燃烧器领域,其特征在于:包括燃烧器主体、挡块、挡板、隔板和钝体;所述挡板包括若干个,从下往上依次设置于燃烧器主体内;钝体包括第一钝体、第二钝体和滑轨;隔板设置于挡板与钝体之间;隔板上设置若干通孔。通过改进钝体结构,可以控制通过缝隙进入回流区中的空气量调节燃烧器回流区大小强度;通过隔板上设置通孔,使浓侧气流减小对燃烧器壁面的磨损;同时使浓侧煤粉气流浓度升高加强浓侧煤粉气流着火,使浓侧喷口空气量减少加强当地的还原性气氛抑制NOX生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煤粉燃烧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直流煤粉燃烧器。
背景技术
在直流煤粉燃烧器中,浓淡燃烧技术已经广泛应用。通过设置挡块、挡板将一次风煤粉气流在燃烧器高度方向上进行浓淡分级,形成浓侧煤粉气流和淡侧煤粉气流,浓侧煤粉气流在燃烧时,由于着火热减少,挥发分析出快,燃烧迅速,有利于煤粉的着火和燃烧,同时由于浓侧煤粉气流处于还原性气氛燃烧,所以可以降低NOx的生成。
直流浓淡煤粉燃烧器出口处多布置有钝体结构,以使喷口处产生回流区,通过卷吸炉内高温烟气来促进煤粉气流的着火。现有的钝体结构大多为固定式单个钝体,当燃用的煤种发生变化时,可能会因为回流区大小、强度与煤种着火特性不符合而出现燃烧器喷口烧坏、燃烧器稳燃特性变差等问题。例如当燃用易燃煤种时,煤种较易着火,如仍采用原来的钝体则会由于回流区卷吸强度较大而烧坏喷口;而当燃用难燃煤种时,煤种较难着火,如仍采用原来的钝体则会由于回流区卷吸强度较小而使燃烧器稳燃特性变差。
直流煤粉燃烧器出口处多布置有隔板结构,以防止浓淡分离后浓侧气流中煤粉颗粒进入淡相。现有的隔板结构多为实心隔板,在阻挡浓侧煤粉颗粒的同时也阻挡了浓侧的空气进入淡侧,一方面,会导致浓侧气流速度较大使燃烧器浓侧通道壁面磨损加剧,另一方面,在隔板通道区域浓侧空气无法进入淡侧,因此无法进一步提高浓侧煤粉气流浓度,阻碍燃烧器稳燃特性和低氮特性的进一步提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新型直流煤粉燃烧器。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新型直流煤粉燃烧器,包括燃烧器主体、挡块、挡板、隔板和钝体;
所述挡块设置于燃烧器主体入口处;所述挡板包括若干个,从下往上依次设置于燃烧器主体内;
所述钝体设置于燃烧器主体的出口处;所述钝体包括第一钝体、第二钝体和滑轨;所述第一钝体和第二钝体均设置于滑轨上,第一钝体和第二钝体可沿滑轨相向滑动;
所述隔板设置于最上端的挡板与钝体之间;所述隔板上设置有若干通孔;所述隔板部件向下倾斜,与水平形成8-12度夹角。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新型直流煤粉燃烧器,所述挡板等间距设置。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新型直流煤粉燃烧器,所述钝体的横截面呈三角形。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新型直流煤粉燃烧器,所述钝体的横截面呈等腰三角形;利于经过钝体的空气量从钝体的两侧均匀通过。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新型直流煤粉燃烧器,所述通孔等间距呈格栅状分布于隔板上;所述通孔为规则几何形状。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新型直流煤粉燃烧器,通过改进钝体的结构,调整第一钝体和第二钝体之间缝隙大小可以控制通过缝隙进入回流区中的空气量,从而起到调节燃烧器回流区大小、强度的作用;通过隔板上设置通孔,浓侧气流中的空气会通过通孔进入淡侧(煤粉颗粒则由于惯性较大而不会穿过格栅式的隔板),使浓侧气流速度降低从而减小浓侧燃烧器壁面的磨损;同时可以使浓侧煤粉气流浓度升高从而加强浓侧煤粉气流的着火,使得浓侧喷口空气量减少加强了当地的还原性气氛抑制NOX生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新型直流煤粉燃烧器结构侧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北分公司,未经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北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44060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