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泥防草的钓具有效
| 申请号: | 201821435058.9 | 申请日: | 2018-09-0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92189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9 |
| 发明(设计)人: | 牛西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牛西民 |
| 主分类号: | A01K93/00 | 分类号: | A01K93/00;A01K95/00;A01K87/02 |
| 代理公司: | 太原科卫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00 | 代理人: | 朱源;曹一杰 |
| 地址: | 043700 山西省***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钓具 饵钩 防草 防泥 浮体 竖管 水草 本实用新型 体内部 鱼线 淤泥 垂钓 鱼竿 坠子 钓鱼用具 海竿钓鱼 外连接 位置处 穿出 浮漂 回线 空腔 上钩 易被 发现 回收 | ||
本实用新型涉及钓鱼用具,具体为一种防泥防草的钓具。解决了目前海竿钓鱼过程中存在饵钩易被稀泥或水草吞没造成鱼儿无法发现饵钩的问题。一种防泥防草的钓具,包括一个内部呈空腔的浮体,所述浮体内部装有浮漂;浮体外连接有至少一个饵钩;所述浮体下方还连接有竖管;竖管内靠近底部的位置处固定有坠子;浮体内部固定有鱼线,鱼线的另一端经由竖管底部穿出与鱼竿相连接。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避免钓具陷入淤泥或水草中,使鱼能够正常发现饵钩。回线球的设计能够最大限度避免饵钩被淤泥陷住(或被水草缠住),使垂钓者能够顺利回收钓具以及上钩的鱼,充分享受垂钓乐趣。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钓鱼用具,具体为一种防泥防草的钓具。
背景技术
目前在进行野外垂钓特别是在大型水库如三峡、小浪底库区垂钓时,常用的海竿几乎起不到作用,远不如手杆,究其原因是因为库区水下稀泥太多,饵钩通常在甩出后沉入了稀泥之中,鱼儿不能发现饵钩,无法钓到鱼。对于水草茂盛的水域,也存在类似情况,饵钩陷入水草内,鱼无法发现。考虑到上述情况,目前非常需要一种能够有效克服水下淤泥或者水草的影响,并能使鱼儿正常发现饵钩的钓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目前海竿钓鱼过程中存在饵钩易被稀泥或水草吞没造成鱼儿无法发现饵钩的问题,提供一种防泥防草的钓具。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防泥防草的钓具,包括一个内部呈空腔的浮体,所述浮体内部装有浮漂;浮体外连接有至少一个饵钩;所述浮体下方还连接有竖管;竖管内靠近底部的位置处固定有坠子;浮体内部固定有鱼线,鱼线的另一端经由竖管底部穿出与鱼竿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鱼线与海竿相连接,饵钩装上饵料,将该钓具甩出后,浮体缓缓下沉,由于竖管底部内设有坠子,整个浮体基本保持竖直状态下沉,竖管插入稀泥或者水草内,由于浮漂的作用,钓具不会继续下沉,浮体部分保持在淤泥或者水草的上方,这样鱼儿就能够发现饵钩,这样就和在普通水域中钓鱼的情形一致,垂钓者能够充分享受到垂钓乐趣。
进一步的,浮体侧壁上开有n个线孔且n为偶数个,浮体内还设有回线球以及n条饵线;回线球内部设有互相贯通的n+1条回线通道,所述饵线数量与线孔数目相同,饵线按照8字结绑法绑成后由其中一条回线通道进入回线球内部且n条饵线的活动端分别从剩余n个回线通道伸出后又从浮体上的线孔伸出,每个伸出线孔的饵线都连接有饵钩;按照8字结绑法绑好且呈8字的饵线部分还共同连接有一个回位线;浮体上还开有回位线孔,所述回位线的活动端由回位线孔伸出且伸出部分设有限位结构防止回位线被全部拉回浮体内部。
饵线由浮体上的线孔伸出,当其中一个饵钩被鱼咬住后,由于鱼会扯动饵钩,回线球上的其它几根饵线被拉动,由于鱼线绑成了八字结,其它饵线就会被拉回至回位球内,这样其它几个饵钩就会被拉回到浮体外壁上,防止收线时饵钩被淤泥或者水草卡住。通过8字结将多根饵线绑住并实现一根被拉动,其余均被拉回,这是钓鱼领域常用的绑线组手法。回位线用于将被拉回至回线球内的饵线拽出来。
进一步的,浮体上在位于线孔下方的位置处开有一个进料孔。
通过进料口能够向浮体内部添加饵料(类似牙膏状的饵料),这样钓具在进入水中后,浮体内的饵料开始扩散,吸引鱼儿上钩。
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避免钓具陷入淤泥或水草中,使鱼能够正常发现饵钩。回线球的设计能够最大限度避免饵钩被淤泥陷住(或被水草缠住),使垂钓者能够顺利回收钓具以及上钩的鱼。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所述回线球和饵线绑结示意图。
图3添加饵料时的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具体应用时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牛西民,未经牛西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43505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