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燃油液位传感器的辅助加热管固定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821434331.6 | 申请日: | 2018-09-0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90134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1 |
| 发明(设计)人: | 顾一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正扬电子机械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4H9/18 | 分类号: | F24H9/18 |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范小艳;徐勋夫 |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限位块 辅助加热管 燃油液位传感器 浮筒 固定结构 安装座 定位孔 简化组装工序 本实用新型 一体成型式 定位辅助 一体成型 加热管 限位板 组装 穿过 改良 加工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燃油液位传感器的辅助加热管固定结构,包括安装座、辅助加热管及限位块;其中,所述限位块上一体成型式连接有浮筒停止部,所述限位块设有用于定位辅助加热管的定位孔,辅助加热管穿过定位孔;以及,限位块组装于安装座上;籍此,通过对限位块进行改良设计,将浮筒停止部一体成型与限位板上,结构设计简单、巧妙合理,减少零件数量,简化组装工序,降低了加工成本,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位传感器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燃油液位传感器的辅助加热管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燃油箱上设置有燃油传感器,通过燃油传感器以达到输送燃油到驻车加热器,以及通过传感器的电子管提醒使用者加注燃油;目前,燃油传感器会于吸油管道的侧旁设置有辅助加热管,利用辅助加热管可选择性加热吸油管道,并往驻车加热器输送燃油,以达到暖车的目的。
现有技术中,对辅助加热管的固定结构以及浮筒停止部都是分开设置的,其结构设计合理性欠佳,导致整个燃油液位传感器的零件数量多,组装工序复杂,不利于生产制作成本的控制。
还有,现有的辅助加热管大多采用的是塑胶管子,其结构连接复杂,管道拐角弯转加热定型成本高,使用时,辅助加热管受到车辆抖动而上下串动,且,结构卡环固定易刺穿管道,导致管道破裂,燃油泄漏;以及,辅助加热管与回油管道、吸油管道之间是通过卡簧连接固定,其抗震效果低,使得燃油泄漏问题严重。
因此,需要研究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燃油液位传感器的辅助加热管固定结构,其通过对限位块进行改良设计,将浮筒停止部一体成型与限位板上,结构设计简单、巧妙合理,减少零件数量,简化组装工序,降低了加工成本,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燃油液位传感器的辅助加热管固定结构,包括安装座、辅助加热管及限位块;其中,所述限位块上一体成型式连接有浮筒停止部,所述限位块设有用于定位辅助加热管的定位孔,辅助加热管穿过定位孔;以及,限位块组装于安装座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浮筒停止部内设置有供电子管穿过的电子管限位孔。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限位块上设置有吸油管定位凹部、回油管定位凹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辅助加热管上形成有第一弯折段;限位块内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具有第一配合面;辅助加热管穿过定位孔,辅助加热管的第一弯折段下侧匹配定位于第一配合面;在定位孔内还装设有上支架,上支架具有第二配合面;第二配合面限位于第一弯折段上侧。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弯折段包括有下侧直管部、斜管部及上侧直管部,下侧直管部与上侧直管部两者左右间距布置,斜管部的上、下端分别连接于上侧直管部、下侧直管部;所述辅助加热管自上而下装入定位孔内,前述上支架自上而下装入定位孔。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限位块、安装座两者中,其一设置有卡扣,另一设置有扣位孔,卡扣适配于相应扣位孔内。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辅助加热管上还设置有支撑架,支撑架上开设有供吸油管穿过的吸油管支撑定位孔、供回油管穿过的回油管支撑定位孔、供辅助加热管穿过的辅助加热管支撑定位孔,所述辅助加热管穿过的辅助加热管支撑定位孔,所述支撑架位于限位块的下方。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辅助加热管上形成有第二弯折段;辅助加热管支撑定位孔内具有定位面,辅助加热管支撑定位孔具有侧向开口,辅助加热管自侧向开口卡入辅助加热管支撑定位孔内,定位面形成对第二弯折段的限位。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辅助加热管为铝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正扬电子机械有限公司,未经东莞正扬电子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43433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