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迷宫式高温烟气热解炉有效
| 申请号: | 201821434072.7 | 申请日: | 2018-09-0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716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7 |
| 发明(设计)人: | 方佩珍;李昌浩;朱松;楼均均;项东;徐玲燕;陈银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建投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3G5/027 | 分类号: | F23G5/027;F23G5/46;F23G5/44 |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万尾甜;韩介梅 |
| 地址: | 310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热解炉 高温烟气 烟气进口 保温筒 内挡板 外挡板 旋转筒 迷宫式烟道 迷宫式 烟道 间隔交错排列 保温筒内壁 本实用新型 螺旋输送机 旋转筒外壁 同轴设置 温度降低 烟气出口 依次相连 匀速旋转 逐步减小 逐步增大 出料仓 干化 钢制 排出 热解 出口 吸收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迷宫式高温烟气热解炉,该热解炉包括依次相连的螺旋输送机、钢制的旋转筒、出料仓,以及同轴设置于旋转筒外的保温筒;旋转筒匀速旋转,保温筒固定不转;旋转筒外壁焊有内挡板,保温筒内壁焊有外挡板,内挡板与外挡板间隔交错排列形成迷宫式烟道,在保温筒两端分别开有烟气进口和烟气出口,内挡板的外径从烟气进口到出口逐步增大,外挡板的内径从烟气进口到出口逐步减小。该热解炉可同时进行物料的干化及热解,并通过迷宫式烟道的设计,可以控制高温烟气在烟道内的流速,使其能量在烟道里被充分吸收,温度降低到设定的温度后再被排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烟气热解炉,尤其涉及一种迷宫式高温烟气热解炉。
背景技术
污泥或垃圾的热解是指在无氧情况下对污泥或垃圾中的有机物进行高温热裂解,有机物被热解成可燃气及残渣。可燃气可以燃烧利用,热解的残渣可以做砖或填埋。热解工艺的流程主要是先在干化炉对湿污泥或垃圾进行干化至含水率10%以下的干污泥(垃圾为20%以下),再进热解炉进行热解。一般热解系统主要设备有燃烧炉,干化炉及热解炉还有其它附属设备如污泥(垃圾)储仓,除尘器,脱硫 (脱硝)装置等。但其核心设备是热解炉及干化炉,其性能的好坏决定系统的先进性(环保)及运行成本。目前国内外一般做法用热解可燃气(加天然气)在燃烧炉燃烧产生高温烟气,高温烟气从热解炉一侧通入(用风门控制流速)到钢制内筒与保温钢外筒间的空仓,把热量通过钢内筒的壁传给筒内的物料,对物料进行热解,经利用的烟气从另一侧出来。这烟气的余热可直接通干化炉对湿污泥(或垃圾)进行间接加热干化,这烟气的余热也可进余热锅炉加热水为蒸汽,再把蒸汽通到干化炉对湿污泥(或垃圾)进行间接干化。前者的优点是不用预热锅炉节省了投资,缺点是烟气排放温度不易控制,后者的优点是烟气排放温度容易控制,缺点是需余热锅炉等投资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迷宫式高温烟气热解炉,该热解炉利用迷宫式烟道对物料进行干化热解,高温烟气的能量在迷宫式的烟道内被充分吸收,烟气温度降低到设定的温度后才会排出。
本实用新型的迷宫式高温烟气热解炉,包括依次相连的螺旋输送机、钢制的旋转筒、出料仓,以及同轴设置于旋转筒外的保温筒;旋转筒从物料运动的上游向下游呈向下倾斜,由驱动装置驱动其匀速旋转,保温筒固定不转;所述的旋转筒外壁焊有钢制环形的内挡板,保温筒内壁焊有钢制环形的外挡板,内挡板与外挡板间隔交错排列形成迷宫式烟道,在保温筒的物料下游端开有烟气进口,物料上游端开有烟气出口,内挡板的外径从烟气进口到出口逐步增大,而外挡板的内径从烟气进口到出口逐步减小。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旋转筒由装于机架上的两组托轮支撑,且倾斜角度为2-3°。
所述的旋转筒的转速为每分钟3-4转。
所述的旋转筒内壁焊有防滑块,以阻挡物料防止过快下滑。
所述的保温筒及其上焊接的外挡板由沿轴线对称的两半拼合而成。
所述的旋转筒内产生的热解气以及干化产生的水蒸气从出料仓排出,在热解炉外经热交换及冷疑后送进燃烧炉燃烧成高温烟气,再从烟气入口送入热解炉的迷宫式烟道中。
所述的各内挡板的外径及各外挡板的内径应满足使得烟气在烟道内流速一致。
本实用新型的迷宫式高温烟气热解炉可同时进行物料的干化及热解,并通过迷宫式烟道的设计,可以控制高温烟气在烟道内的流速,使其能量在烟道里被充分吸收,温度降低到设定的温度后再被排出。
附图说明
图1是迷宫式高温烟气热解炉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迷宫式高温烟气热解炉参与的物料处理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建投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建投环保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43407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化废料监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垃圾气化与生物质燃烧综合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