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光缆配线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433258.0 | 申请日: | 2018-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87808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23 |
发明(设计)人: | 张卫东;王红如;徐美发;石志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国正信安系统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44 | 分类号: | G02B6/44 |
代理公司: | 北京凯特来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0 | 代理人: | 郑立明;郑哲 |
地址: | 100091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纤 对称矩阵 光缆配线 收纤装置 收纤盘 缠绕 本实用新型 光纤交换机 收纳 方形阵列 光纤对接 接入光纤 输出光纤 自动整理 时效性 输出面 插拔 可控 两套 背面 维护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光缆配线装置,设于自动光纤交换机中,实现N条接入光纤与N条输出光纤的排列,包括光纤配纤对称矩阵盘(100)与两套光纤收纤盘组;所述的光纤配纤对称矩阵盘(100)包括N×N个呈方形阵列分布的光纤对接接头(101),正面为光纤的接入面,背面为光纤的输出面;所述的光纤收纤盘组包括N个层叠的光纤收纤装置(200),每个光纤收纤装置(200)缠绕安装一根光纤;光纤整理排列,位置信息明确、可控,可以自动整理收纳光纤,不会发生缠绕,保证光纤插拔对接,可靠性高,降低了维护成本,且维护时效性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设备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纤连接的光缆配线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光纤通信已经成为通信物理通道的主流,在光纤传输线路中,一根光缆通常包括多条光纤,在光纤配线架(ODF)或光缆交接箱(光交箱)实现与另一根光缆或终端用户的多条光纤对应连接,ODF或光交箱中的光纤物理通道在应用中会根据连接的需要重新配线,就是重新插拔并对接,也经常会存在维护的操作。
传统的ODF或光交箱插拔对接、跳纤(将光纤插头插到目标位置的插座中)的工作完全由人工完成,即人工根据工单需求,根据位置描述去到光交箱现场,然后找寻需要维护的光纤,然后人工跳纤。需要人工先找到ODF或光交箱的位置,然后人工通过光纤上的纸质标签或电子标签识别光纤号,然后人工观察ODF或光交箱中光纤的缠绕情况,如果需要跳接的光纤缠绕严重需要人工在不影响其余既有业务的前提下捋顺光纤,然后人工跳接光纤,人工记录光纤跳接的结果,然后人工把记录数据录入到数据库,如果跳接时光纤缠绕严重且无法辨识哪些光纤有业务哪些光纤无业务,则维护非常困难,造成既有光纤资源的巨大浪费。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目前提出一种通过机械手实现自动光纤交换机中的光纤自动插拔对接;而自动对接要求光纤位置固定,且不能缠绕,否则无法实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光缆配线装置,光纤整理排列,位置信息明确、可控,可以自动整理收纳光纤,不会发生缠绕,保证光纤插拔对接,可靠性高,降低了维护成本,且维护时效性好。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光缆配线装置,设于自动光纤交换机中,实现N条接入光纤与N条输出光纤的排列,包括光纤配纤对称矩阵盘100与两套光纤收纤盘组;
所述的光纤配纤对称矩阵盘100包括N×N个呈方形阵列分布的光纤对接接头101,正面为光纤的接入面,背面为光纤的输出面;
所述的光纤收纤盘组包括N个层叠的光纤收纤装置200,每个光纤收纤装置200缠绕安装一根光纤;
接入面的光纤收纤盘组设于光纤配纤对称矩阵盘100的左侧或右侧,所述的N条接入光纤由接入面的光纤收纤装置200引出,N条接入光纤的光纤插头300按次序从上至下依次分别插入光纤对接接头101矩阵的接入面对应行的光纤对接接头101中;
输出面的光纤收纤盘组设于光纤配纤对称矩阵盘100的上方或下方,所述的N条输出光纤由输出面的光纤收纤装置200引出,N条输出光纤的光纤插头300按次序从右至左依次分别插入光纤对接接头101矩阵的输出面对应列的光纤对接接头101中。
所述的光纤收纤装置200包括:盒体201、转盘202与卷簧203;转盘202铰接于盒体201中心,卷簧设于盒体201与转盘202间;转盘202的外圆柱面同向并排平行布置上绕线环槽204与下绕线环槽205,下绕线环槽205的槽底直径是上绕线环槽204直径的2~8倍;上绕线环槽204与下绕线环槽205间设连通的连接通道206;连接通道206内切下绕线环槽 205的槽底柱面,外切上绕线环槽204的槽底柱面;光纤穿过连接通道206,一端在上绕线环槽204的正向缠绕后延伸至外接光缆;另一端在下绕线环槽205的反向缠绕后连接光纤插头3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国正信安系统控制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国正信安系统控制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43325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