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旧混凝土施工接槎处防水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1432941.2 | 申请日: | 2018-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87336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2 |
发明(设计)人: | 朱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碧通防水补强技术应用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31/02 | 分类号: | E02D31/02;E02D29/16 |
代理公司: | 广州圣理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02 | 代理人: | 顿海舟;李唐明 |
地址: | 510700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环氧树脂 注浆管 孔洞 施工缝 板体 混凝土施工 聚合物水泥 镀锌钢管 防水结构 混凝土块 斜向延伸 防水层 填充 地板 改性环氧树脂 本实用新型 钢板止水带 结构工艺 依次设置 高渗透 上端面 埋式 内埋 注浆 地基 防水 贯穿 延伸 治理 | ||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旧混凝土施工接槎处防水结构,包括地板;所述地板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地面、板体以及地基;板体由若干个混凝土块构成;所述混凝土块接槎处产生有施工缝;所述地面在施工缝的两侧凿设有两个斜向延伸的贯穿板体的孔洞,在孔洞内埋设有镀锌钢管注浆管;两个孔洞之间埋有两个斜向延伸的环氧树脂注浆管,两个环氧树脂注浆分别位于施工缝两侧,且延伸到中埋式钢板止水带上端面周侧;所述镀锌钢管注浆管内填充有聚合物水泥砂浆液,形成聚合物水泥砂防水层;环氧树脂注浆管内填充有高渗透改性环氧树脂浆液,形成环氧树脂防水层;该结构工艺简单,设计科学合理,实用性强,防水治理效果明显。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设计建筑防水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旧混凝土施工接槎处防水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建筑业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建筑物地下空间开发规模越来越大,由于防水工程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科学,目前还存在诸多问题,建筑物渗漏水的情况也是日益严重;地下防水结构因地下水的压力并由此产生的毛细作用、渗透作用、侵蚀作用等特殊性,经该行业的权威机构按照科学的方法抽查取样,地下室渗漏率58%,施工缝渗漏是地下渗漏水的普遍现象。
地下室混凝土结构施工时,由于施工组织和工艺条件的原因,不可能连续浇筑一次成形,而必须分区、分段施工。间隔时间较长而造成混凝土凝固以后,就不可避免地会在接槎处形成裂缝,实际施工过程中施工缝不可避免,但它又是混凝土结构中薄弱环节,不仅降低了混凝土的抗拉强度,而且由于施工缝两侧新旧混凝土的差异及缺陷,往往成为了渗漏通病,新旧混凝土交接处必会漏水。
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 205617445U的实用新型专利提供了一种施工缝的渗漏水处理结构,用于不同步施工的两个地下工程之间的施工缝处,该专利的技术特征为:在所述施工缝下方设置不锈钢接水盒,不锈钢接水盒沿施工缝(顶板和侧墙处)倒U型设置,该不锈钢接水盒下端接入底板排水沟。但该专利的技术方案实施起来较为麻烦,需要在施工缝下方接设接水盒,虽能解决渗漏水的问题,但其操作麻烦且不美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新旧混凝土施工接槎处防水结构,通过采用多种材料的组合运用,形成多道防水层的结构,以解决施工接槎处以及后浇带渗漏的问题,同时既不破坏原有的混凝土结构,还提高了其耐久性和强度。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方案为:一种新旧混凝土施工接槎处防水结构,包括地板;所述地板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地面、板体以及地基;所述板体由若干个混凝土块构成;
若干个混凝土块接槎处均埋设有横向放置的中埋式钢板止水带所述混凝土块接槎处产生有施工缝;
所述施工缝包括上缝口与下缝口;所述上缝口位于中埋式钢板止水带上方,下缝口位于中埋式钢板止水带下方;
具体的,所述上缝口为施工缝在地面处的开口;所述下缝口为施工缝在地基处的开口。
所述地面在施工缝的两侧凿设有两个斜向延伸的贯穿板体的孔洞,两个孔洞的下洞口正好与施工缝下缝口重合,在所述孔洞内埋设有镀锌钢管注浆管;
具体的,所述镀锌钢管注浆管是用于注浆的镀锌钢管(也可为其他材质的可用于注浆的注浆管)。
所述孔洞的下洞口与施工缝下缝口重合;所述镀锌钢管注浆管下管口与施工缝下缝口对接。
具体的,孔洞的下洞口,即为孔洞在地基处的开口。
所述镀锌钢管注浆管内填充有聚合物水泥砂浆液,所述聚合物水泥砂浆液延伸至所述施工缝下缝口周侧,形成聚合物水泥砂防水层;
所述施工缝下缝口与聚合物水泥砂防水层贴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碧通防水补强技术应用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碧通防水补强技术应用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43294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地下室底板渗漏修复结构
- 下一篇:一种减震式建筑房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