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余度电机绕组分单元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1428081.5 | 申请日: | 2018-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905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1 |
发明(设计)人: | 赵炜;崔涛;酒晨霄;马聪;郭建军;杨维;陈卫东;樊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行自动控制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2K3/50 | 分类号: | H02K3/50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高霖 |
地址: | 710076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铁心 单元结构 电机绕组 本实用新型 单元绕组 紧贴连接 连接方式 内圆柱面 装配难度 双余度 引出线 均布 无齿 制造 伸出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余度电机绕组分单元结构,包括铁心(1)、绕组(2),其特征在于:若干个线圈按顺序通过引出线紧贴连接,构成一个绕组(2),若干个绕组(2)按顺序均布固定在铁心(1)的内圆柱面上,每个绕组(2)两端伸出铁心(1)的端面之外。该结构通过各绕组间的不同连接方式根据设计需求可实现单余度、双余度、四余度等的组合,可解决无齿的铁心(1)多余度绕组的制造难题,分单元绕组的思路简化了多余度绕组制造装配难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机设计领域,涉及一种多余度电机绕组分单元结构。
背景技术
在电机绕组的设计制造中,要求电机实现双余度甚至是多余度设计,以提高电机容错能力,保证电机在某个余度绕组出现故障情况下,仍能正常完成任务。特别在无齿槽电机中,绕组没有槽的依附,双余度甚至多余度实现变得非常困难。
原先双余度或多余度绕组采用齿槽内放置两套或多套相同绕组的方法,每个余度绕组连续分布在铁心圆周。存在以下问题:该种结构针对无齿槽电机时,由于绕组缺少槽的依附,以及原先绕组设计方法过多的线圈和出线头,使得双余度甚至多余度几乎无法实现。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点而完成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多余度电机绕组分单元结构,能够使无齿槽电机实现多余度制造,简化制造过程。
考虑到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余度电机绕组分单元结构,包括铁心1、绕组2,其特征在于:若干个线圈按顺序通过引出线紧贴连接,构成一个绕组2,若干个绕组2按顺序均布固定在铁心1的内圆柱面上,每个绕组2两端伸出铁心1的端面之外。
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组分单元结构的绕组2通过粘接或是封装方式可靠固定在铁心1的内圆柱面上。
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组分单元结构的绕组2数量、绕组2中线圈的数量、单个线圈的匝数、跨距根据电机设计要求确定。
其特征在于:通过调整绕组2间各个线圈引出线的接线方式,满足电机不同余度的设计要求。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多余度电机绕组分单元结构,通过各绕组间的不同连接方式根据设计需求可实现单余度、双余度、四余度等的组合,可解决无齿槽的铁心多余度绕组的制造难题,分单元绕组的思路简化了多余度绕组制造装配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结构示意图,
其中1:铁心,2:绕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请参阅说明书附图1,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多余度电机绕组分单元结构,包括铁心1、绕组2,3个线圈按顺序通过引出线紧贴连接,构成一个绕组2,4个绕组2按顺序均布固定在铁心1的内圆柱面上,每个绕组2两端伸出铁心1的端面之外。
其中,绕组2通过灌胶封装的方式可靠固定在铁心1的内圆柱面上。
根据电机设计要求,绕组2中单个线圈的匝数为24匝、跨距为31.6mm。
4个绕组2中相对设置的两个绕组为一个余度,每个余度的A、B、C三相通过线圈的引出线相连,满足电机双余度的设计要求。
此外,若4个绕组2中线圈的引出线顺次相连,则绕组分单元结构为单余度结构。若4个绕组2中各个线圈的引出线均不相连,则绕组分单元结构为四余度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行自动控制研究所,未经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行自动控制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42808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机绝缘骨架
- 下一篇:一种制冷压缩机电机安装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