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于智能叉车定位识别的车厢有效
申请号: | 201821426455.X | 申请日: | 2018-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730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7 |
发明(设计)人: | 朱积祥;雷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有光图像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D1/02 | 分类号: | G05D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新区观澜街道***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反光条 叉车 车厢箱体 收容空间 车厢 智能 本实用新型 方向间隔 运行路线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于智能叉车定位识别的车厢,包括:车厢箱体,设有收容空间;多个第一反光条,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在车厢箱体的收容空间的顶部;多个第二放光条,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在车厢箱体的收容空间的顶部;其中,两两第一反光条之间设置有第二反光条,两两第二反光条之间设置有第一反光条。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车厢内的顶部设有便于智能叉车定位识别的第一反光条和第二反光条,使得智能叉车能够根据第一反光条和第二反光条的位置来识别叉车在车厢内的运行路线,大大提高了用户的体验。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叉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便于智能叉车定位识别的车厢。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工业自动化应用而生,为降低人力劳动成本,在许多工厂或者货仓都采用叉车进行搬运货物等。一般情况下,叉车通常设计为可远程控制或自动控制,因此人们可以自行控制叉车的工作,具体可以是控制叉车按照预定轨道行走等。目前,为了实现控制叉车按照预定轨道行走,许多厂商会在叉车上安装有摄像头,以通过摄像头拍摄设有反光条的区域的图片作为轨道行走的判断对象。
一般情况下,货物都是通过大型卡车利用车厢运输的,在实际搬运货物过程中,都是先通过叉车将车厢内的货物搬运出来,在通过叉车的摄像头拍摄设有反光条的区域作为轨道行走。然而,市面上的车厢内是没有设置有反光条的,叉车进入车厢后是一个盲目路径,叉车无法在车厢内按照预定轨道行走,使得这个搬运过程比较被动,且大多数是依靠人工操作,大大降低了用户的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于智能叉车定位识别的车厢,使得智能叉车能够根据第一反光条和第二反光条的位置来识别叉车在车厢内的运行路线,大大提高了用户的体验。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便于智能叉车定位识别的车厢,包括:车厢箱体,设有收容空间;多个第一反光条,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在车厢箱体的收容空间的顶部;多个第二放光条,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在车厢箱体的收容空间的顶部;其中,两两第一反光条之间设置有第二反光条,两两第二反光条之间设置有第一反光条。
其中,第一反光条和第二反光条呈长条矩形状,其中第一反光条的长度沿第一方向设置,第二反光条的长度沿第二方向设置,且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垂直。
其中,第一反光条设有第一连接件,以通过第一连接件将第一反光条设置在车厢箱体的收容空间的顶部,第二反光条设有第二连接件,以通过第二连接件将第二反光条设置在车厢箱体的收容空间的顶部。
其中,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为黏贴层。
其中,车厢箱体由铁材料构成,第一连接件为设置在第一反光条的第一磁体片,第二连接件为设置在第二反光条的第二磁体片。
其中,车厢箱体由铁材料构成,第一反光条和第二反光条由磁性材料构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便于智能叉车定位识别的车厢包括:车厢箱体,设有收容空间;多个第一反光条,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在车厢箱体的收容空间的顶部;多个第二放光条,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在车厢箱体的收容空间的顶部;其中,两两第一反光条之间设置有第二反光条,两两第二反光条之间设置有第一反光条。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车厢内的顶部设有便于智能叉车定位识别的第一反光条和第二反光条,使得智能叉车能够根据第一反光条和第二反光条的位置来识别叉车在车厢内的运行路线,大大提高了用户的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叉车和车厢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车厢的车厢箱体的顶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反光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有光图像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有光图像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42645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