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有旋转阻尼机构的粘滞阻尼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1423675.7 | 申请日: | 2018-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86699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9 |
发明(设计)人: | 郭有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工邦振控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7/09 | 分类号: | F16F7/09;F16F13/00 |
代理公司: | 南京源古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00 | 代理人: | 吴丽娜 |
地址: | 214400 江苏省无锡***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套 缸筒 旋转阻尼 活塞杆 粘滞阻尼器 端盖 吊耳 发条 啮合 本实用新型 复合阻尼器 连接齿轮轴 摩擦阻尼器 机构结合 齿轮轴 套接 室内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有旋转阻尼机构的粘滞阻尼器,包括缸筒,缸筒内设置有活塞杆,活塞杆依次套接第一导套、第二导套、第三导套,第一导套和第二导套位于缸筒内,第三导套设置在缸筒的端部,第三导套的外侧还设置有连接活塞杆一端的第二吊耳,缸筒位于第一导套一侧的端部还设置有端盖,端盖连接有第一吊耳;第一导套、端盖和缸筒组成的第三腔室内设置有一旋转阻尼机构,旋转阻尼机构包括啮合活塞杆的齿轮轴,以及位于活塞杆下方连接齿轮轴的发条。本装置将粘滞阻尼器和摩擦阻尼器和旋转阻尼机构结合起来,形成了新型的复合阻尼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粘滞阻尼器,具体涉及一种带有旋转阻尼机构的粘滞阻尼器。
背景技术
粘滞阻尼器是一种根据流体运动,特别是当流体通过节流孔时会产生粘滞阻力的原理而制成的,是一种与刚度、速度相关型阻尼器。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桥梁、建筑结构抗震改造、工业管道设备抗振、军工等领域。
现有的粘滞阻尼器为单一式的活塞阻尼器,其阻尼力只能通过活塞上的通孔进行调节,而活塞一旦安装后,其通孔的大小是恒定的,同时只用活塞单一式的阻尼,会使得整个阻尼器的阻尼力不够大,在极端情况下,阻尼效果一般。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有旋转阻尼机构的粘滞阻尼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带有旋转阻尼机构的粘滞阻尼器,其特征在于:
包括缸筒(1),所述缸筒(1)内设置有活塞杆(2),所述活塞杆(2)依次套接第一导套(4)、第二导套(5)、第三导套(6),所述第一导套(4)和第二导套(5)位于所述缸筒(1)内,所述第三导套(6)设置在所述缸筒(1)的端部,所述第三导套(6)的外侧还设置有连接所述活塞杆(2)一端的第二吊耳(9),所述缸筒(1)位于所述第一导套(4)一侧的端部还设置有端盖(7),所述端盖(7)连接有第一吊耳(8);
所述第二导套(5)、第三导套(6)和缸筒(1)组成的第一腔体内设置有油,所述活塞(3)套设在所述活塞杆(2)上位于所述第一腔体内;
所述第一导套(4)、第二导套(5)和缸筒(1)组成的第二腔体内设置有摩擦块(10),所述活塞杆(2)位于所述摩擦块(10)内;
所述第一导套(4)、端盖(7)和缸筒(1)组成的第三腔室内设置有一旋转阻尼机构,所述旋转阻尼机构包括啮合所述活塞杆(2)的齿轮轴(11),以及位于所述活塞杆(2)下方连接所述齿轮轴(11)的发条(12)。
进一步的,所述活塞杆(2)为方形,其包括依次连接的光滑部(21)、凹凸部(22)以及齿轮部(23),其中所述光滑部(21)位于所述第一腔室内,所述凹凸部(22)位于所述第二腔室内,所述齿轮部(23)位于所述第三腔室内并啮合所述齿轮轴(11)。
进一步的,所述活塞(3)上设置有多个通孔(31);所述活塞(3)还包括设置在其内部的第一充气环(32),所述第一充气环(32)通过第一输气管(131)连接设置在所述缸筒(1)外上的压缩机(13)。
进一步的,所述摩擦块(10)包括由外到内依次连接的外壳体(101)、外橡胶(102)、第二充气环(103)、内橡胶(104),所述内橡胶(104)中心设置有方形的孔洞即为摩擦部(105),所述第二充气环(103)通过第二输气管(132)连接设置在所述缸筒(1)外上的压缩机(13),所述凹凸部(22)安装到所述摩擦部(105)中。
借由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将粘滞阻尼器和摩擦阻尼器和旋转阻尼机构结合起来,形成了新型的复合阻尼器;
(2)摩擦块内设置了第二充气环,能够和外部的压缩机配合使用,改变摩擦部的内径,可以增大摩擦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工邦振控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工邦振控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42367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